李节妇传
(原文)节妇李氏,广西苍梧人。自幼庄静贞淑,年若干归于同里钟鼎,主中馈、治丝枲、供蘋蘩,①咸得其宜。后鼎由国子生擢户部主事,寻改应天江宁知县,有能声。
洪武三十四年,②被逮谪泗州旴眙,③明年夏五月,皇上人清内难,④大军渡淮时,李在江宁,莫知鼎之所在,一日有人绐之曰:⑤“尔夫以粮绝,饿死矣。”李惊悸仆地,久而始甦,因号恸吁天曰:“我为妇人,夫死无所托,子幼家远,奚以生为。”遂抱所生子曰江宁保者,赴水而死。闻者莫不惜之,左右居人后得其尸葬焉。
及上即位,遵复旧制,鼎复知江宁,追念李之贞节,欲显著其事,余为纪述,以俟观风者采录云。⑥
论曰:⑦昔鲁出姜,⑧归于齐,行哭于市,号吁于天,鲁人怜之,谓之哀姜。汉曹娥因父没于风涛,⑨娥号泣投江,后抱父尸而出,闻者悯焉,故称为孝娥。李之哀与死,盖无愧于二人者,可悲也夫。
注释:①主中馈(愧kuì粤音跪)——旧指妇人在家中主管餐饮。治丝枲(洗xǐ),纺织。枲,大麻的雄株,丝枲,丝麻。供蘋(苹)蘩,祭祀祖先。蘋,水生草类,又叫田字草;蘩(繁fán),又叫白,可食,古代用来祭祀。②洪武三十四年——明成祖朱棣将建文三年算入作洪武三十四年(1401)。 ③3 州盱眙——泗州,属安徽凤阳府。盱 (虚 xū)眙(移yí),在安徽。④入清内难——指朱棣率兵马攻入南京从侄儿手中夺得政权一事。⑤绐(代dài粤音驼任切)——欺骗,用假话让对方顺从。⑥观风——御史到民间收集民意。⑦论——文体之一种,它归纳众人议论,进而指出其精神实质。⑧鲁出姜——在鲁国被休弃的姜姓女。⑨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这是古人认知失误,不宜效法。
(译文)节妇李氏,广西苍梧县人。自幼庄重善良,长成后嫁给同里的钟鼎,主持家务、纺纱织布、祭祀祖先,都能做得妥贴周到。后来钟鼎由国子生升任户部主事,不久改任应天府的江宁知县,有能干的声誉。
洪武三十四年(1401),被贬谪到泗州的旴眙县,明年夏天五月,皇上入朝清除内难,大军渡江的时候,李节妇在江宁,不知道钟鼎在哪里,一日有人欺骗她说:“你丈夫因为粮绝,饿死了。”李节妇惊悸跌倒在地,很久才苏醒过来,因此号哭悲恸呼天抢地:“我作为妇女,丈夫死了无所依托,儿小家远,能以什么生存?”她抱着所生儿子对江宁的地保说完,投水而死。听闻的人无不婉惜她,左右居住的人后来得到她的尸体埋葬了。
到皇上即位,遵复旧制,钟鼎又作江宁知县,追念李节妇的贞节,想表彰她的事迹,我为他记录下来,以等待观察风俗的御史采录。
这篇“论”说:昔日鲁国的被休弃姜姓女子回到齐国,行哭在街市上,对天号吁,鲁国人怜惜她,叫她做哀姜。汉代曹娥因为父亲淹死于江湖之中,曹娥哭泣投江,后来抱父亲的尸体而出,听闻的人怜悯她,所以称作孝娥。李节妇的哀与死,那就无愧于两人呀,可悲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