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陈公墓志铭

1436 处士陈公墓志铭

(原文)公讳守初,姓陈氏,其先兴化莆田人。宋淳祐中,讳复字复兴者,由贡举官至户部司农、阶朝奉大夫。德祐二年,从幼主航海入广,始定居东莞圆沙坊,族日繁衍,以故人称所居处曰陈家坣。曰理大父也,曰文合者父也,皆有闻于时。

公体干修长,风仪整肃,性喜读书,孝弟行于家,义信著于友,声誉闻于时,诸子稍长,即遣之从师受业。人有急来告者,即周之而无吝意。佳宾至,辄酾酒击鲜以为乐,于世味淡如也。初有怙势作威、夺人产业者,揣知其意,即以负廓膏腴田六十亩与之,竟免于祸,其见机警悟类此。

平生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厚也。一旦无病而终,实洪武丙子十二月初五,享年七十。讣闻,缙绅亲友莫不嗟悼,以为善人亡矣。明年丁丑十二月,葬梅林山之原坤向。娶安人邓氏,有淑德,终于永乐壬辰四月二十八日,享年八十有四,葬小峒山之原壬向,子男五:宗仪、宗俨、宗侃、宗偁、宗僖,俱克世其家,宗仪宗偁先公卒,女一,适黄真受,孙男十二人:子宏、子毅、道、生、福、端、寿、安、宁,孙女九人:各适上族。子毅以明经领乡荐、入太学尚舍生,痛公之行弗昭于时,状其实来请铭,余素知公者,义不可辞,为之铭曰:

人之攸贵,行义为先。以公观之,又奚愧焉。

既衍鸿庆,复享寿年。子孙振振、img福泽绵绵。

梅林之原,是为新阡。悬德有铭,世以永传。

注释:①贡举——一种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创始於隋,确立於唐,完备於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它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有过广泛的影响科举制度按种类划分,主要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其中,贡举是定期举行的,因此被称作“常科”,取士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②幼主——指宋端宗赵昰。③陈家坣——南粤人称堤围叫“坣”(驳bó),由此证明宋朝末年莞城北隅圆沙坊处在海边(凡咸水所到南粤人都叫海)④孝弟——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叫悌⑤击鲜——宰鱼⑥谨畏清约——谨慎言行,害怕犯法,生活清淡,勤俭持家。⑦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⑧明经——明白《六经》的理义。领乡荐,在科举乡试中合格,成为举人,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合格。此处隐去廷试落选。入太学尚舍生,被推荐入国子监(国立大学),因成绩最上等,入住尚舍(最荣耀的宿舍)的学员。⑨攸贵——所贵。⑩既衍鸿庆——已得到鸿福。(img振振(真zhēn)——盛大体的样子。

(译文)公名叫陈守初,他的祖先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宋朝淳祐(1241-1252)年间,名叫复字复兴的人,由贡举出身、官至户部司农、官阶是朝奉大夫。德祐二年(1276),跟从幼主从海路进入广东,开始定居东莞城北隅的圆沙坊,家族日益繁盛,因此,人们称此地叫做陈家坣。叫陈理的是他祖父,叫文合的是他父亲,在当年都有名望。

陈公身材修长,风度仪表端庄,喜欢读书,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朋友间够义气,名望响震当时。几个儿子稍为长大,即送去跟从老师受教育。人有急事来求告的,立即周济人毫不吝啬。好友宾客到来,一定.摆酒设席一齐快活,对于争名逐利的心非常淡薄。有恃势横行、想夺人产业的人,陈公揣摩知道他的意思,就以靠近城廊肥沃的田地六十亩给予他,竟能免于灾祸,他的见识机警类似这样。

平生谨小慎微清静自守,与人交往很一般,久后而知他忠诚厚道呀。一日无病而死,实是洪武丙子(1396)年十二月初五,享年七十岁。死讯传出,官宦及亲友,无不悲痛认为善人死了。第二年十二月,葬在梅林山坤向的高地上。娶安人邓氏,有贤淑德行,死于永乐壬辰(1412)年四月二十八日,享年八十四岁,葬在小峒山的高地壬向,儿子五个:宗仪、宗俨、宗侃、宗偁、宗僖,都能够继承他的家业,宗仪、宗偁比陈公先死,女一,嫁黄真受,男孙十二人:子宏、子毅、道、生、福、端、寿、安、宁,孙女九人:各嫁士族。陈子毅以明经获得州县推荐,进入太学成为尖子生,痛惜陈公的德行不能昭示于当时,写履历叙述其实来请求作铭,我向来知道陈公的事,义不可辞,写作的铭文说:

为人最可贵,见义勇争先。陈公真不愧,处世效先贤。

不仅享鸿福,寿达古稀年。儿孙多出色,福泽比长川。

梅林山得地,新坟合长眠。颂德见碑上,百世万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