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宝安雁塔化缘①

1367 重修宝安雁塔化缘

(原文)道家山雁塔,宋淳熙中,邑丞王阊所建。历岁既深,摧颓益甚,若不重加修造,奚以表镇一方,倘或因循,必致湮废。敬持短疏,遍叩高门,愿舍丰资,共成胜事。

伏以眷兹雁塔,实迩凤台,耸九重之高标,为一城之伟观。阅历风霜久远,遂致砖石摧颓,欲复旧规,须凭众力,不可蹉过,辄敢承当,大家齐发肯心,良工便能下手,立地见擎天之孤柱,举头看耀日之宝瓶,列乡贡士之芳名,为道家山之胜概,谨疏。

注释:①宝安雁塔——宝安即东莞以前的县名。雁塔在如今的莞城西南角的道家山最高处,与万江区的金鳌塔相映成趣,此塔乃东莞县的标志性建筑,上有露石,镌刻历朝贡士名字。此塔在文革中被拆毁。②道家山——在东莞县城西南角上有座小山,上建有上清观,估计山因观而得名,待考。③湮(烟yān粤音因,莞音烟)——埋没。④伏——谦词,在下,陈琏谦称自己。眷兹,回顾这个。⑤实迩——实近。凤台,即凤凰台,东莞旧八景之一:凤凰台上金鸡叫;传说有凤凰在此鸣唱。⑥九重——天的代词,传说天有九层,极言其高。高标,高耸入云的标志。⑦肯心——内心乐意。⑧列乡贡士之芳名——唐神龙(公元705-707年)以后,各地有雁塔题名之举。在塔身上设一石,叫露石,凡新进士,刻名其上,称进士题名。乡进士,即举人。⑨胜概——胜景。凤台——即东莞城道家山上雁塔下的凤凰台,古代文人在此成立凤台诗社,断断续续的维持了六百多年。

(译文)东莞城道家山雁塔,是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邑丞王阊建造。经历的岁月悠久,衰败更加严重,若不加以重新修造,怎样显示作为屹立一方的标志?倘若因循误事,必然导致倒塌成为废墟。恭敬地手持短文,到处拜请豪门,希望能捐巨款,共同成就这件胜事。

在下回顾这座雁塔,实是近在凤凰台边,直插九重天的巨大体量,是莞城宏伟的景观。雁塔阅历风霜久远,于是导致砖石衰败,想要恢复日日的规模,必须凭借众人的力量,不可以延误过去,总要敢于承担责任,大家慷慨捐助,良工便能动手,立时就看见一柱擎天,举头看见耀日的宝瓶,及罗列乡村贡士的芳名,成为道家山的美景。就此慎重地逐条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