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文集》序
(原文)国家混一区宇,三光五岳之气完。治化休明风俗淳美。①而士际文明之运者,发为文章,醇和典则,一本于道,沨沨乎治世之音,②非徒辞之工而已,若今蜀府教授庐陵黎先生亦其人也。先生间出所著文集,③请序其端,披阅竟日,何其言蔼如也。
於戏,④文与道非二致,六经之言,皆群圣人之言,曷尝雕琢絺绘以为文哉。⑤道充于中,事畅于外,而形诸言,不能不文尔。⑥且道之寓于经,凡存心养性之要,穷神知化之方、⑦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理,⑧莫不备焉。皇极赖之以建、⑨彝伦赖之以叙、⑩人心赖之以正,岂细故哉。立言者诚能无背于道,始可言文,否则不足以与此也。
先生居文献之邦,遭逢圣朝全盛之日,天资既高,务学益力,故其造诣轶乎时髦。
洪武癸酉,预荐乡闱,
名魁多士,及典邑教,
选为今官,式协舆论,
时献王崇重儒术,雅有东平河间之风,
而先生极蒙宠眷。讲授之余,益得肆力古学,钻研六经、渔猎子史,
含英咀华,
复充然有得,
道蕴于中,言肆于外,简严平正,温润雅驯,犹夏圭、商敦、鲁弓、郜鼎,
望而知非今世物也。读之者莫不知其为可贵,然其可贵者岂特文乎哉。至其为诗,复有冲淡、古雅之风,所关之大,又不外乎民彝世教,岂徒词语之工而已。
予素重先生为人,不容拂所请,辄序其梗概。有能因予言以求先生之文,庶几得其所存者矣。先生名让字巽夫,别号顺斋云,洪熙元年乙巳夏五月朔序。
注释:①治化——治理国家,教化人民。休明,美善兴旺。②沨风(逢féng)形容乐声婉转悠扬,引申为和谐美妙。③间——最近。④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⑤)(何hé粤音喝)——何。絺(痴chī)绘,絺章绘句的缩语,即雕琢文辞,增加文彩。⑥尔——用于句末,表示语气。⑦穷神知化——深究事物的微妙变化。⑧治忽——治理好或不到位。⑨皇极——指皇法或皇权。⑩彝伦——天地人之常道。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或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造诣(艺yì)学术或技艺达到的高度。时髦,指一时的杰出人物。(
预荐——参加推举。乡闱,科举制度在省城举行的考试,通常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典邑教——主管州县的学校工作。
式协——式,榜样,形象;协,合符;舆论,众人的评论。
雅有——极有;东平,在山东郓州,不知哪位宗师在此施教,待考;河间,指河汾门下。典出隋末王通,设教于河汾,门下自远而至千余人,唐初功臣房玄龄、魏征、李靖诸人皆其门人。
渔猎——犹如说浏览,广泛阅读而不深究。
含英咀华——回味其中精妙之处。
充然有得——大有收益。
夏圭——夏朝的玉器。商敦——商朝的食器。鲁弓——鲁国的弓箭。郜鼎-——郜,原为山东成武县一乡镇,后并入孙寺镇和城关镇,传说为春秋时期一诸侯小国。郜时期的鼎。
(译文)国家统一天下,日月星三光五岳之气已浑然一体,治理和谐,风俗清淳美好,而文人遇上文化繁荣发展这股势头,写成文章醇和典雅,全遵照仁义之道,和和乐乐一派太平的声音,并非只是词语的工整而已,如现在四川教授庐陵的黎先生也是其中的人呀。黎先生曾经出示他的文集,请我写序言,披阅整日,怎么他的语言这么平和啊。
唉,文章和道义并非是两回事,六经的理论都是来自众位圣人的心声,何尝以雕文琢句来写文章呢。道义贯穿其中,事物呈现在外,发表为语言,自然而然就典雅,而且道义寓在于六经之内,凡是修心养性的要旨,神通变幻的妙方、天人感应的契机、社会秩序的好坏、国家存亡的道理,六经里无不齐备的呀。法制依赖它得以建立,伦常依赖它来讲述,人心依赖它来端正,岂会是很小的事情呢。立言的人实在不能违背于道义,才可以著作文章,否则就不足以做这件事呀,
黎先生居住在文化兴盛的地方,遇上盛世,天资既高,又努力钻研,所以他的学术水平超过当代英杰。洪武二十六年(1393),名登乡榜,还在前列。至执教学宫,选为教授之职,获得好评。正当献王重视孔孟学术,很有东平河间的风范,而先生很受赏识。讲课后,更专心于古籍,钻研六经、涉猎诸子百家,体味咀嚼文章的精华,而大有收益,道义蕴含在其中,精彩飞扬在外,含蓄正宗,温润典雅,就好像夏朝的玉器、商朝的食器、鲁国的弓箭、郜时期的古鼎,一望而知不是今世的事物呀。阅读他的著作没有不知道它是可贵的,但它可贵的地方岂是特别在于文词啊。至于诗,又有淡泊、古雅之风,而中心思想,又不外乎是伦理道德和当世的正统思想与正统礼教,岂只是词语的工整而已。
我向来尊重先生的为人,不容许拒绝他的请求,就谈个大概,有人因我的言语以求得先生的文章,那么就能了解到先生的内心世界。先生名让、字巽夫,别号叫顺斋呀,洪熙元年(1425)乙已夏五月初一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