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师文①(六部诸衙门同祭)
(原文)惟公世家建宁,②生有异质。早擢高科,③才名烜赫。④
自登玉堂,⑤遂掌纶綍。⑥献纳精详,⑦訏謨密勿。⑧
经事四朝,望重夔龙。⑨进位师臣,⑩勋德愈崇。
迩奉纶音,归省先墓。锦衣辉煌,光生门户。
既而北还,卒于中路。天不憖遗,失此良辅。
恤典载颁,极乎宠遇。某等昔忝同朝,久仰高谊。
讣音倏来,曷胜嘘唏。不遑祖送,
敬陈薄祭。
侑之以辞,用表诚意。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①杨少师即杨荣(1371-1440)。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历任五朝,辅助永乐盛世、仁宣之治,重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总裁。②惟——古文发语词,无义。建宁,在福建。③早擢高科——很早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三名。④烜赫——盛大,引人触目,耸人听闻。⑤玉堂——指翰林院,以文学为帝王服务的机构。⑥纶綍(拂fú)——诏书。⑦献纳——臣子提建议,帝王酌情采纳,合称献纳。⑧訏(虚xū)謨(模mó粤音模,莞音莫)——大的计划。密勿,机密。⑨夔龙——相传舜帝两名臣子,夔为乐官,龙为谏官。⑩师臣——身兼帝师与臣子两重身份。纶音——圣旨。《礼· 緇 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这段话的意思,帝王的话极具权威。纶,绳;綍(音拂),大绳。
憖(印yìn)遗——《诗经·小雅·十月》:“不憖一老,俾守我土。”后来古诗文常用成语“天不憖遗”,译为老天何不留下这个老人。憖,甘心。
恤典——朝廷对功臣的逝世给予安慰的恩典。
曷(何hé粤音喝)——如何,怎么。
祖送——此处指路祭。
侑之以辞——附带加上一篇词。侑(又yòu)助兴。此处指附加上。
(译文)世居建宁杨少师,天生慧质别常儿。早报登科名进士,才华横溢尽人知。
乘势荣登翰林院,诏书润色帝神怡。忠诚献计君王赏,军国机密任无疑。
正是四朝元老辈,舜帝夔龙辅政时。进位师臣名望重,功勋道德世间稀。
奉旨其时归福建,省亲扫墓正当宜。建宁城邑增光彩,一路乡邻看锦衣。
可惜归途忽生变,一命呜呼拯救迟。天不甘留此遗老,朝中柱石失支持。
恤典及时颁布下,皇恩浩荡倍加之。我们已往同朝事,久仰杨公深友谊。
噩耗忽闻雷震耳,内心沉痛实难支。遗憾未能来路祭,敬陈椒酒满三卮。
加上芜词聊奉上,一申诚意泪淋漓。哎哟此痛何时了,敬请英灵领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