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造化经纶图》后
(原文)前中都国子监典簿余姚赵撝谦先生,①洪武中改官琼山教谕,讲授暇,以邵子“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之句。②著而为图,名曰:《造化经纶》。③义则博采先儒格言,④图则出于己意,复详著其说,一寓目,大略瞭然见矣。其高徒三山郑观尚宾,⑤间征予言。⑥
予惟无极而太极,⑦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以行,二气交感,⑧化生万物,万物化生,变化无穷。岂非一中分造化乎?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具太极之理,天所赋为命,人所受为性,感于物为情,统性情为心,人孰无是心哉。中虚而神明,宰乎五官,⑨具乎五常,⑩经纬乎万事,可以参天地、赞化育,岂非“心上起经纶”乎。
呜呼,自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虽虚灵不昧者,
不能不囿于形、
危于欲,
而拘于物。
尧舜禹之相授,已有“人心道心,精一执中”之言,
奈何后世学者不知,反求诸心,以精力自致,可慨也。
先生天分既高,夙究理学,故斯图之著,以心为主,太极之理具焉。亲切简要,不为空言,有能体而行之,则无过中失正之病,于圣贤之道,庶乎有得矣。
尚宾在洪武季年,膺荐丞抚之临川,
今为驸马都尉沐公学录
所历皆卓然可称,盖无忝于先生者,果有得于斯图之助欤。
注释:①中都——朱元璋将自己的家乡凤阳定为中都。典簿——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元朝廷官署如国子监、翰林兼国史院等皆有此官。明、清翰林院、国子监沿置,掌奏章文牍事务。赵撝谦——名古则,更名谦,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与朱右、谢肃、徐一夔辈定文字交。天台郑四表善《易》,则从之受《易》。定海乐良、鄞郑真明《春秋》,山阴赵俶长于说《诗》,迮雨善乐府,广陵张昱工歌诗,无为吴志淳、华亭朱芾工草书篆隶,撝谦悉与为友。博究《六经》、百氏之学,尤精六书,作《六书本义》,复作《声音文字通》,时目为考古先生。洪武十二年命词臣修《正韵》,撝谦年二十有八,应聘入京师,授中都国子监典簿。(读者请注意,中都也有国子监。)久之,以荐召为琼山县学教谕。其后,门人柴钦,字广敬,以庶吉士与修《永乐大典》,进言其师所撰《声音文字通》当采录,遂奉命驰传,即其家取之。撝同“麾”(挥huī)。②邵雍——宋共城人,字尧夫,好《易》理。以太极为宇宙本体,有象数之学。元祐中,赐谥康节。“天向一中分造化,”天指天地;一中,指太极之中。串译为:天地向太极之中生化出万物。“人从心上起经纶,”古人认为人心总管思维,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人的聪明才智都从心上生发出来。③《造化经纶图》——赵麾谦以图解的方法,讲明以心为主,太极生发之理,一目了然,故称《造化经纶图》。④义则博取先儒格言——先儒指邵雍、周敦儒等人理论。⑤三山——福建福州的别称,因城内有九仙山、闽山、越王山,故名。⑥间——最近。⑦无极——中国古代哲学称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是指原始混沌之气。气运动则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指一年四季),四象生八卦(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风、雪、水、火、山、泽),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⑧二气——指阴、阳二气。⑨宰乎五官——指挥人身上五种感觉: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⑩五常——又叫五伦,指封建礼教中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无极之真——指千古不变的叫无极之真,谜底就是日(太阳)。
二五之精——版本有误,应是“三五之精”,三五十五,月圆之夜,谜底是月。妙合而凝,指阴阳相交孕育出新生的一代。上文之日,代表阳性,月代表阴性,两性“妙合”,派生新的生命。
虚灵不昧者——版本有误,应是“虚灵昧者”,虚灵,指心灵、心智,昧(妹mèi)者,蠢钝的人。
囿(右yòu)于形——受到身体(生理)上的局限,指生存必须的条件。
危于欲——欲望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拘于物——为得到财物而不得自由。
“人心道心,精一执中”——“人心道心”,即人心就是天理,所谓天理,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精一执中”,唯一坚持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的路线。
洪武季年——按历史学家的说法,洪武至朱元璋死的1398年止,但朱棣(明成祖)将侄儿朱允炆的年号建文(1399-1402)四年时间也划入洪武年中。“洪武季年”其实就是朱允炆执政这段期间。
膺荐丞抚之临川——膺荐,得到推荐;丞抚之临川,作为临川郡(今江西抚州)的第二把手,治理临川。
驸马都尉——官名,掌副车之马,年薪二千石,多以宗室及外戚与诸公子孙担任。后世亦称帝婿为驸马。沐公府学录,在沐公府教其子读书。
(译文)前段时间作为中都国子监典簿、余姚县的赵撝谦先生,洪武年间改作琼山县学教谕,讲授闲暇之时,以邵雍“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的句子,创作成《造化经纶图》。它的内容就广纳先儒的格言,图就出于自己的意思,又详细地讲述他的学说,一看就知道它的大概。他的高徒福建福州的郑观字尚宾,最近征求我写跋。
我认为从无极而产生太极,动而产生阳气,静而产生阴气,静极就会动,一动一静,互为根本,分阴分阳,两仪因此而起,阳变阴合,而产生金木水火土,五行顺布,四时运行。(阴阳)二气互相感应,化生万物,万物化生,变化无穷。岂不是天地从太极之中生化出万物吗?人禀承阴阳五行的气而生,具有太极的道理,天所赋予作为命,人得到后天的影响形成性,感受于事物为情,统合性情的就是心,人谁无这个心啊。心如明镜主宰着五官,完全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判断力,处理世间万事,可以感悟天地,明白化育,岂非“心上起经纶”么?
唉,由千古不变的太阳与太阴(月亮),阴阳配合生成人类,虽是心智糊涂的人,不能不受制于形体、受害于欲望,而被拘促于事物。尧舜禹的相授,已有“人心天理,不偏不倚”的言论,奈何后世学者不知道,反而求助于心,以竭尽心力,大可感慨呀。
先生天分既高,向来研究理学,所以这张图的创作,以心为主,太极的原理就在其中,这图直观明白、简单扼要,不为空谈,有人能够付诸实践,便无偏离目标的弊端,对于圣贤之道,应该是心领神会了。
郑尚宾在洪武晚年获得推荐作临川县二当家,如今是驸马都尉沐公府的学录,所经历的职务都可圈可点,那就无愧于赵先生的教导,果然有得到这张图的帮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