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崔菊坡遗芳》后

1305 书《崔菊坡遗芳》后

(原文)岭南自曲江张文献公子寿、余忠襄公安道为唐宋名臣,丰功盛烈,遗芳后世。继忠襄而起者,则有广之增城崔公与之。

公在绍熙中,由进士司法浔州,历官至四川安抚制置使。后召为礼部尚书、湖南、江西帅及参知政事,俱力辞不拜。自成都乞归广州,每有除命,辞之益力。及戍卒曾忠作乱,遂除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即家治事,寇平复辞阃事。朝廷益欲用公,而有右丞相之命。控辞至十三疏,不许。

时公未尝造朝,上犹虚位待之。寻得奉祠任便居住。逾年而卒,寿八十有二。积阶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爵南海郡、开国公。谥清献。清风劲节,海内共知,素爱韩魏公寒花晚节之句,号曰菊坡。

后理宗思公风节,img大书菊坡二字赐其家。今七世孙远,因以菊坡遗芳颜其居。img缙绅君子咸有诗文揄扬之。img复征言於予。惟公之名节功烈,img闻于天下,著于国史者,固足与张余二公遗芳无穷。予言奚足为公轻重哉。然不可虚辱远之请,因书此于左方,img以慰其追慕之意云。

注释:①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江南籍的宰相,也是第一位在诗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岭南诗人。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卒谥文献。生前曾多次举报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但唐玄宗与杨贵妃打得火热,听不入耳,安史之乱后,十分后悔。张九龄被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三人夹击下被排挤出京,贬为荆州刺史,不久上书乞归。一年后病死。死后,唐玄宗派人远赴岭南重新厚葬。余靖——(1000-1064)北宋官员,庆历四谏官之一。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生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三月初一,其父余庆,始为翁源县主簿,后被提拔为海阳县(今潮州)县令。少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师从舅父黄正,后师林逋、张伯端,学业大进。卒于江宁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岁。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后人尊称忠襄公。②崔与之——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人。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后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遍历所部二十五州,奖廉贪,多所刺举。嘉定十三年(1220),以焕章阁侍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备战抗金,蜀赖以全。乞归,除礼部尚书不拜,径归广州。筑室所居之西偏,匾“菊坡”。端平二年(1235),叛兵自惠州攻广州,与之集兵平之。拜右丞相,逊辞凡十三上。嘉熙三年(1239)乃得致仕,卒年八十二。卒谥清献。③阃(捆kǔn)事——即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④控辞——引退不受,推辞。疏(树shù粤音读“梳”字阴去声,莞音朔),奏章,向帝王陈述的报告。⑤不许——帝王不同意。⑥奉祠——掌祭祀的官员有奉祠所,朝廷特许崔公在此居留。⑦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仪式按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的等级。这是为臣的最高荣誉。此时,崔与之已死,这是对他一生的至高奖赏,对他家人是无上的荣誉。三司,各朝代不同指称,汉朝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⑧上柱国爵南海郡、开国公——这些都是虚衔。⑨谥(试shì)——封建时代,权势地位崇高者死后被封的称号。清献,是崔与之死后之号。⑩韩魏公——指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img理宗——赵昀 (1225-1264)在位39年。理宗死后十五年南宋灭亡。img颜——题匾名。img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功烈——功业。img书此于左方——古时竖行排版,从右至左书写,书于左方即在文章之后,相当于现代称“跋”(一种文体,放在文集之后)。

(译文)岭南自从曲江县的张文献公(字子寿)、余忠襄公(字安道)成为唐、宋两朝的著名大臣;丰功伟业,流芳百世!继余安道而崛起的,只有广东增城县的崔与之。

崔与之在绍熙(1190-1194)年间中进士,开始在浔州执掌刑法,官至四川的安抚使,后来又被朝廷召回京城担任礼部尚书、湖南、江西统率兵马以及参与朝廷政事,都推辞不去就任。在成都时就请求回广州;每逢有新的任命更加极力推辞。到了戍边士卒曾忠作乱时,才回广东担任安抚使并兼任广州知府。回到自己的家乡上任,平息了贼寇,又辞去了所有朝廷赋予的职务。朝廷更加赏识他而给予右丞相的任命,都被他接连十三次上奏章推辞(此时他已81岁);朝廷不允许。

在这个期间崔公从没有上过朝廷理事,但朝廷仍然空着职位等待他来上任。他得到圣旨留在奉祠所住处,随便住下来。过了一年就死了,享年八十二岁。他积累官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式等同三司,并封为上柱国的爵位和南海郡开国公的名号。死后赐谥号——清献!他清廉的品格和刚劲的气节,天下人都是知道的。他向来喜爱用韩魏公(韩琦)的寒花晚节的诗句来自勉,自号:菊坡。

后来理宗皇帝思念他的风骨气节,亲笔书写菊坡两个大字赐给他的家人。到如今,他的第七代孙子崔远,仍然以菊坡遗芳这块横额来光耀自己的门庭。县里的绅士以及有头有面的人都写诗词文章来赞扬崔公的事迹,还让我来题字。崔菊坡的节气功勋闻名于世,记录在国家的史册上,固然足以与张余二公留下来的芳名一样无穷无尽。我的话对崔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分量呢,但不能辜负崔远的请求,因此题写了这篇文字于诗集末尾,以宽慰他追思先人一番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