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台王氏族谱》序①
(原文)近代言族谱者二家。世经人纬,②取法史氏之年表者,③庐陵欧阳氏也,系联派属。④若礼家所谓宗图者,眉山苏氏也。⑤其为法虽不同,而尊尊亲亲之意未尝不同也。⑥若王君知谦所修族谱,盖得二家之遗法欤。
王氏先世兴化莆田人,宋宣和中十九承事,⑦宦游于广,因家宝安之厚街。⑧生架阁讳次春,⑨次春生馵、⑩号醉翁,又三传至君之大父叔达。值元之世,当国者阴废南产之士,
虽有美材莫能自奋。叔达昆仲亦自韬晦,以耕读为乐,子孙咸化之。知稼穑之勤,
诗礼之习,蔚为名宗。入国朝搜罗才产,
王氏之秀,以政事文学,进用于时者,接武而起,
可不谓盛矣乎。
於戏,谱者贵乎实而足信也。昔南丰曾氏自序,溯汉都乡侯,
上接子舆子晢,
欧阳公不以为是,岂非欲其传信也欤。斯谱断自十九承事始,迄今十有一世,继继承承,的然可考,其于有征者,既不敢忽而不录,无所征者,亦不敢旁求曲证而强附焉,可谓得二家遗法者欤。与王氏子孙诚能笃乎尊尊亲亲之恩,
蹈乎诗书礼义之教,迓续前人之庆于无穷,
庶无负今日修谱之意,
因书此以识其端。
注释:①鳌台——东莞厚街鼇台书院所在的村。鼇台,海边钓鱼台,先有鼇台这个地名,后有厚街这个村落。厚街鼇台村五百多年前的明朝古建筑鼇台书院要拆了重建。(书院在民国时期至1998年作为厚街中心小学)。②世经人纬——以始祖一代代往下传作为经线(纵向的脉络),以旁系分支作为纬线。③史氏——家族作为南宋四明的一支名门望族,对南宋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史家的三位丞相,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祖孙三代为相是史家在仕途上研究的代表。史家四十三位进士在史书或在史氏家谱中均有记载。史氏族谱,史氏宗谱,该家谱分六卷三十序,自清代雍正年间始修,详细记录了明朝洪武年至清代道光年间史家家族的发展史。④欧阳氏——指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江西庐陵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⑤系联派属——比如珠江分西江系、东江系、北江系。派属,指一条公支再分出几条支流,与大水系相连。人物传承以江河为比喻,一个始祖分出几个大房,大房又分出儿孙。⑥眉山苏氏——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⑥尊尊亲亲——尊重长辈,关爱亲人。⑦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1119-1125)。承事——即承事郎,官名。宋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三阶,正八品,相当于唐的征事郎。元丰改制用以代大理评事,为状元及第、宰相任子之初官,后定为第二十九阶。金正八品下。明升为正七品初授之阶。清废。⑧宝安——东莞未独立为县前属宝安县,此处指东莞县。⑨架阁——中国古代档案库。为贮存档案的木架,数格多层,便于分门别类存放和检寻。始设于宋代。这里指王次春是架阁库的官员。⑩馵(注zhù)——左足白的马。此处是人名。大父——祖父。
南产之士——南方出生的文人。
稼(音嫁)播谷,穑(色sè)收谷——稼穑泛指农事。
才产——各地人才。
接武而起——连续涌现。
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南丰曾氏——指曾巩,宋建昌南丰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都乡侯——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
子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政治上,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子晢——亦作晰、曾葴、曾皙,春秋末鲁南武城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村),妻子上官氏。比孔子小6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
与——如果。
连续——延续。
庶——大概。
识(志zhì)——同“志”,标记。此处解作“序”。
(译文)近代论述族谱的人有两家。以世系为经以同辈人为纬,效法于史氏年表的人,是庐陵的欧阳修呀;既照顾到世系源流的关系,又理顺派生出来的分支关系。如以礼家的所谓宗族图表的,是眉山的苏东坡呀。他们的方法虽然不同,而尊敬长辈亲近亲人的意思未尝不同啊。如王知谦所修辑的族谱,是兼得两家遗下的方法啊。
王氏的先祖是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人,宋朝宣和年间(1119年二月-1125年)排行十九的承事郎,做官游历到广东,因安家在东莞县的厚街镇。生下后来官居架阁名叫次春,次春生馵(注zhù)、号醉翁,又三代传至王知谦的祖父王叔达。正是元朝期间,掌权的人暗中排斥南方的人士,虽然有美好的才艺也不能够奋发。王叔达兄弟也隐姓埋名,以耕种读书为乐,子孙都受到薰陶。知道努力生产,熟习诗礼,发展为著名的宗族。进入国朝广求有才能的士人,王氏精英,以此从事政事和文学,进入官场的人,接连涌现,可以说是兴盛的啊。
唉,族谱宝贵在真实可以信呀。昔日南丰县的曾巩在族谱里自序,追溯到汉朝的都乡侯,上接到孟子和曾晢,欧阳修就认为不妥,族谱不就是要求真实吗。这本族谱断族系从排行十九的承事郎开始,迄今为止有十一代人,继继承承,确实可以考证,它对于可以考证的事情,既不敢疏忽而不去收录,没有办法考证的事情,也不敢广泛搜求委曲证明而勉强依附啊,可以说是深得两家遗留下来作族谱的方法呀。如果王氏子孙真能珍重亲恩,谨遵诗礼,延续前人之美德于永远,大概不会辜负修谱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