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庵王公诔
(原文)公讳道,字道善,姓王氏,号竹庵,世为绍兴山阴人。早失怙恃,①而育于兄,从叔法茂居钱塘无子,②遂为其后,生事死葬之礼无违。平生素不媚道佛以邀福,而谨于祀先,遇所继所生父母讳晨,③辄悲泣不自胜,处宗姻义,交朋友信,训子女严而有恩,平居恂恂未尝忤于物,④而喜周人之急,有长者风。自念生逢圣明,不能效分寸俾益于世,乃遣子荣肄业郡庠,⑤果副所期,由贡士历官至淮府长史,⑥今为吏科左给事中,⑦有声朝著,祗受敕命得推恩赠公如其官,⑧公之配张赠太孺人,荣归,行焚黄礼,⑨求少傅西昌杨公表其墓。公生虽弗享禄养,殁膺追赠之典,盖未为不遇也。予与荣善,故知公颇详,因述而诔之曰:
王出姬姓,⑩望于太原。在周曰晋,诩乃闻孙。
在汉曰陵,高帝功臣。是后翁孺,能活万人。
孝子名扬,忠臣称尊。卓哉休征,至行著闻。
茂弘继起,为晋元勋。逸少善书,官至右军。
隋有仲淹,讲授河汾。唐有叔玠,
为名缙绅。
宋之沂公,德望孰伦。
景叔三槐,
竟符所云。
繄惟王氏,派系实繁。代多显者,莫能悉陈。
嗟嗟竹庵,早丧二亲。出继叔氏,厥孝尤纯。
义隆所生,惠及乡邻。其归以全,
名则弗湮。
胤子能官,适际昌辰。
追赠之典,荷蒙圣恩。
荣光赫然,贲于丘坟。太史有铭,
百世永存。爰诔厥行,
用示后昆。
注释:①怙(户hù)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来因把怙恃作为父母的代称。②从叔——堂叔。同祖父的叔为亲叔,同曾祖父的叔为堂叔。③讳晨——死忌之日,通常写作“辰”。 ④恂恂(询xún粤音荀,莞音信)——诚实厚道;于物,得罪人。⑤郡庠(祥xiáng)——郡设学校。⑥贡士——举人进京会试合格的人长史,在郡中属掌兵马的官。⑦吏科给事中——《明朝·职官志》记载:“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科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给事中,在朝堂纠正违纪的官,在明朝属都察院下属员。⑧祗(支zhī)受——敬受;敕(斥chì)命,圣旨。⑨焚黄——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坟,用黄纸书写祭文,事完焚去,叫焚黄。⑩王出姬姓——王姓来源于周文王第十五子毕高,发祥地是山西太原。
望于太原——族望从太原开始。
在周曰晋,诩乃闻孙——在周朝有个王晋,他是王诩的著名孙子。诩乃,倒装,理顺为“乃诩闻孙”。
是后翁孺,能活万人——之后王翁孺,用他医术救活了万人之多。
卓哉休征,至行著闻——这是多么好的兆头啊!如此高尚,使人震撼!
逸少善书,官至右军——王羲之(303年一361年,一作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隋有仲淹——大儒王通不想谋一官半职,他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他人,就在河汾设帐授学,他的教育方法十分独特,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求学。他的学生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元、窦威、贾琼等,人们以河汾门下的学生为荣。
唐有叔玠——王珪(570-639),字叔玠,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贞观二年(628)任侍中,进位宰相,成为与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人的朋友。
缙绅——见于685篇注③。⑲宋之沂(移yí)公——王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时期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曾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又言:“平生志不在温饱。”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不久,奉诏入京,召试学士院,为著作郎,值史馆。景德初(1004),知制诰,真宗大建玉清昭应宫,王曾力陈五害以劝谏,真宗命王曾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对其甚为敬重。
德望孰伦——道德与威望谁人能比。
景叔三槐——王景叔,北宋宰相王旦之父王祐,字景叔。他在庭中亲身种植槐树三棵说:“我的后人,必定有官居三公的人!”后来他的儿子当上宰相,他说的话果然不错。
繄(医yī)——古文语助词,无义。惟,古文语助词,无义。
嗟嗟——感叹声。
义隆所生——倒装句,理顺为“生所隆义”,在生时大做好事。
其归以全——他的死也无所遗憾。
弗湮(烟yān粤音因,莞音烟)——不会被埋没。
子——儿子。
适际昌辰——正遇上昌盛的时代。
贲(庇bì)——荣耀。丘坟,山坟。因坟拱高如山,故称。
太史——写国史的官名
爰(援yuán)——于是;诔(磊lěi)诔 (磊 1ě,悼念;厥,他的;行,指一生。
后昆——后人,儿孙。
(译文)王公名叫道,字道善,号竹庵,世代是浙江绍兴山阴人。早年失去父母,而由哥哥抚养大。堂叔王法茂居住在钱塘县没有儿子,于是就作他的后人。生前侍奉死后丧葬没有违背礼数。平生不去逢迎道家佛教以祈求福祉,而恭谨地祭祀祖先,遇到继父母生父母的忌日,都悲痛地哭泣不能自我控制。待宗亲姻属仁义,交朋友讲诚信,教育子女严肃有恩情,平日恭谨温顺未尝与人合不来,而喜欢周济别人的急事,有长者的风度,自己想到生逢圣明时代,未能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就派儿子王荣在府学校学习,果然达成所愿,由进士经历官场至淮府长史,如今是吏科左给事中,朝廷重臣中很有名望,奉旨得以推恩追赠王公如同他的官职,王公的原配张夫人追赠为太孺人。王荣归故里,在祖坟前将黄色的封赠告文焚烧,求少傅西昌杨公给他作墓表。王公虽然不能享受俸禄赡养,死而获得追赠的庆典,那是不能算作生不逢时呀。我与王荣友好,故而知道王公的情况颇为详细,因此作悼文哀悼他说:
姓王之祖源姬姓,太原望族盛先闻。周朝名宿称王晋,王诩孙中第一人。
汉代王陵更忠勇,他是刘邦大功臣。之后翁孺能济世,凭借良方救万民。
王家孝子人称羡,阖府忠臣受国恩。满门瑞霭真兴旺,仁声义举遍乡津。
王茂弘君随后起,功高为晋列元勋。王羲之则称书圣,官位堂堂叫右军。
隋代王通才学好,执教河汾育凤麟。唐代王珪为宰相,叱咤风云助圣君(唐太宗)。
宋代王曾三及第,政声才望更无伦。庭植三槐王祐说,“子列三公”果见真。
浙江绍兴之王氏,派系多来不易分。功名富贵人才众,真是难于讲述匀。
感慨竹庵王道善,少年时代失双亲。送与叔家为继子,一片孝心水样纯。
生前积善仁慈甚,造福家乡益众邻。辞世之时无憾事,有子承家名有根。
儿子官场能奋发,正逢天下太平春。荣宗耀祖褒封日,皇恩浩荡喜频频。
御笔龙章光日月,焚黄礼拜照山坟。太史有铭真体面,流芳百世见碑文。
因作悼辞歌美德,积善天酬告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