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同知李公墓志铭
(原文)公讳敬,姓李氏,世为常州宜兴人。曾祖某,祖某,父讳尹,国朝洪武初,以武功历龙虎卫副千户,阶武略将军,迁燕山中护卫,①以征伤疾作,公嗣其职,事太宗文皇帝于潜邸,②小心谨慎,声迈同列,屡尝随侍迤北征进,③劳绩甚著。洪武三十三年,④奉天征讨克大宁、⑤取大同、广昌、蔚州,若郑村埧、东昌夹河、藁城西水寨诸处,鏖战皆有功,累官至本卫指挥同知,寻升神武卫指挥使。三十四年冬十一月,升都指挥佥事,留北京管事,三十五年秋九月,随侍赵王至南京,永乐二年升四川都指挥使,阶龙虎将军,十三年保县羌民郑克泰作乱,⑥奉旨讨之,歼厥党与生擒克泰,械送行在,②及复命。文皇顾谓左右曰:“李敬是朕旧头目。”奖谕再三,升右军都督府同知,进阶荣禄大夫,诏驰驿回四川掌都司事,⑧寻奉敕书镇守四川,仍掌都司印。公感激图报愈力,后戎县民啸聚为盗,闻公统兵至,望风奔溃,获其首恶数人,诛之,余党悉平。二十一年春三月,以目疾弗克视事,明年八月取赴北京,洪熙元年春回南京,支俸养疾,宣德六年辛亥十一月初二日卒于正寝,距所生辛丑五月十三,寿七十有一。
讣闻,上与亲王各遣官致祭,赐以白粲麻布,⑨复命工部造坟墓,以明年壬子二月初七日葬大王山之原卯向,配孙氏夫人,先公卒,今祔于墓次,⑩侧室杜氏,丈夫子四:长昇、孙出也,次旻、次昌、次昂、皆杜出,女三,成都前卫指挥使孙泰,百户张福及周全,其婿也。孙男二,云、霖,女三。
公为人机警,知读书、富材识,事亲孝谨,处弟谦祥友爱,逮嗣职,卓然有为,及出镇大藩,威行惠流,军民辑睦,至其总戎、行鞠师旅,号令严明,所向辄克,盖有古良将风焉。是宜受知列圣,茂建勋名,保有禄位,庆延后人也。永乐甲辰,予长宪四川,悉知公之德政,今昇具行实来征铭,乌得辞哉。铭曰:
毗陵李氏,夙著令誉。武略奋兴,职长千夫。
公嗣而起,适逢景运,克展才猷,克殚忠荩。
寻拥旌节,出镇雄藩,威畅惠流,类古名臣。
胡不憖遗,为国柱石,奄然而归,孰不伤衋。
生膺显秩,殁有余荣,昭勋焯德,斯铭足徵。
注释:①燕山中护卫——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所,千户二,百户十。燕山在河北省。②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如果皇帝本身作过太子,自然居于东宫。③迤北征进——指明成祖几次率大军北征雅本失里一事,因行军路线必然曲折向前,故称迤(移yí)北征进。迤,曲折连续。④洪武三十三年——即建文二年辛巳洪武三十四年即建文三年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卷之三壬午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⑤奉天征讨——此处将明成祖叔夺侄权神圣化叫奉天征讨。历朝历代都如此,都打着承天命的旗号。⑥保县——古县名。明洪武六年(1373)置,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薛城乡,属成都府。(1727)徙治今汶川县,属茂州直隶州。嘉庆六年(1801)废。⑦械送——披枷戴锁押送。行在,指帝王离京的住处。⑧都司——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掌一行省的军政。⑨白粲——精米。⑩祔(付fù)——祭名,新死者与祖宗合葬承受祭祀。长宪——当按察使。
毗陵——又叫晋陵,即江苏武进县。
千夫——武官名,掌一千人。
克惮忠荩——忠心耿耿。惮(丹dā,尽;克殚,能尽;忠荩(尽jìn),极度忠诚。
旌节——执行王命的凭信。
胡不憖(印yìn)遗——为什么不留下这个遗老(死剩的人)。
衋(细xì粤音色)——悲伤。
显秩——大官。
(译文)公名叫敬,姓李,世代是江苏常州宜兴县人。曾祖某,祖某,父名叫尹,明朝洪武初年,以武功任龙虎卫副千户,官阶武略将军,改做燕山中护卫,以征战伤痛发作,李敬继承他的职务,听命太宗文皇帝在官邸,小心谨慎,声誉超过同伴。屡次伴驾长城以北征战,劳苦功向。洪武三十三年,奉命征讨攻破大宁,占取大同、广昌、蔚州,又如郑村埧、东昌夹河、藁城西水寨几个地方,征战都有功劳,升官至本卫指挥同知,不久升任神武卫指挥使。三十四年冬十一月,升都指挥佥事,留在北京管事,三十五年秋九月,随侍赵王(朱棣)至南京,永乐二年(1404)升任四川都指挥使,官阶是龙虎将军。
十三年保县羗民郑克泰作乱,奉旨讨伐他,歼灭这个党和生擒郑克泰,武装押解到南京,到向皇帝交待执行任务情况时,文皇帝对左右的人说:“李敬是朕旧时的头目。”褒奖再三,升任右军都督府同知,进官阶荣禄大夫,诏命驰驿马回四川掌管都司事务,不久奉命镇守四川,仍然掌管都司的印信。李公感激图报更加卖力,后来戎县民众啸聚为盗,听闻李公统兵到来,望风奔逃溃散,擒获他的首领数人,斩杀了,余党于是平定。二十一年春三月,以眼病不能管事,明年八月取赴北京,洪熙元年(1425)春回南京,领取俸银养病,宣德六年(1431)辛亥十一月初二日在家中病逝,距所生辛丑(1361)五月,享年七十一岁。
听闻讣告,皇上与亲王各派遣官员致祭,赐予白米麻布,命令工部建造坟墓,以明年二月初七日葬大王山的高地上,原配孙氏比李公先死,今合葬在公的墓边,侧室杜氏,生儿子四个:长子昇,孙氏生,下面旻、昌、昂,都是杜氏生。女儿三个,成都前卫指挥使孙泰,百户张福及周全,是他的女婿呀。男孙两个:云、霖,孙女三个。
李公为人机警,勤奋读书,才智不凡。对父母孝顺谨慎,兄弟相处谦逊友爱。到继承职务,卓越有为。到镇守大藩,威望远扬、造福四方,军民和睦。至于他统兵打仗,号令严明,所向披靡,有古良将的风范。是该受到列圣的赏识,大建勋名,保有禄位,余庆延及后人呀。永乐甲辰(1424),我作四川按察使,熟知李公的德政,今日李昇列具李公的生平事迹来征求铭文,不能推辞啊,铭说:
毗陵之李姓,声誉早传闻。职掌千夫长,武略自超群。
李公继先人,鸿运木逢春。才智大施展,忠而不惜身。
奉旨到四川,出镇护其民。恩威及百姓,类似古名臣。
老天不留下,柱石坠泥尘。忽然骑鹤去,哪个不伤神!
生时官显赫,死亦受皇恩。高功同大德,过者见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