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泷水邑簿翟公墓表

1481 宋泷水邑簿翟公墓表

(原文)交阯谅江府通判东莞翟璲,间奉书请曰:“始祖泷水邑簿公既殁,葬邑之杨梅山,丁宋季抢攘,墓道砖石毁于兵,每岁祭扫,未尝不嗟惋,而墓门之碣,亦因循至今未立,璲惟前人之休是赖,敢忘之乎,虽薄祜不足以迓前人之休,敢谓不知乎,因具平昔所闻者于状,庶后子孙知所自焉。

余以其言之足矜,乃按状而书之:公讳卷石,先世大梁人,宋高宗南迁,有讳某者为广东南雄太守,因家焉。太守生贡元,贡元始迁羊城,生直学,号良斋,娶桑氏,即公之考也,今墓在羊城蒲涧。公有至性,嗜学若渴,早从师江西肄举子业,学成就试江西,寻登进士第,授德庆泷水簿,img有政声。时白司空出镇岭南,按部至邑廉其实,img书“廉勤忠勇”四字遗之,是后为政益力,非惟邑人蒙休,邻邑为政者亦取则焉。居三年,教化兴行,俗为丕变,而邑以治。素闻东莞风俗之美,后谢官因寓焉。享年八十有二,夫人郑氏与公合葬,子从善有隐操,为乡邑所称。

於戏,img公为宋进士居官行,已无愧古人,所积已厚,今璲遭逢明时,出佐一郡,修途盛气蔚然如云,img滃潏以升,img其进殆未艾,则前人潜德幽光,岂不昭乎休哉,img是用表于墓道,俾其后人知水木本原之义焉。

注释:①交阯谅江府——永乐五年(1407)在越南国置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治交州府,辖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通判,明朝知府手下属员,掌粮运、督捕、水利等事务。②泷水——是广东省罗定市的旧称。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开始设立泷州,至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长达六百多年,设立泷水县。邑簿,县令手下主簿,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章,为属员之首。③丁——遇上;宋季,宋朝末年;抢攘,动荡。④前人之休——祖宗遗爱,福荫。⑤薄祜(户hù粤音浒,莞音护)——薄福。即福气不够大迓,犹如当代所说的“接轨”。迓(讶yà粤音讶,莞音鸭),迎接。⑥庶——希望。所自,从那里来焉,古文语气助词。⑦太守——明朝叫知府,宋朝叫太守,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贡元,会试中第一名。乡试第一为解(介)元,会试第一为贡元,殿试第一为状元。全部第一叫三元及第。⑧考——称已故的父亲。⑨羊城——广州的别名。⑩至性——厚道。img德庆——广东州名,属肇庆府。img廉其实——查证属实。img於戏——於同“鸣”,戏同“呼”;呜呼,感叹声。img修途盛气蔚然如云——此句从翟公治下的泷水邑长途所见的盛大的兴旺景象中赞翟公前程无限。修途,长途。蔚然如云,兴旺的景象如云山云海。img滃 (wěng粤音拥),云气上涌;潏(玉yù粤音律)水上涌,滃潏以升,意译为青云直上。img昭乎休哉——在美好的一方面充分表现出来吗?原文倒装,译时将“休”字先译。休,美好的一方面。昭,充分表现出来。乎,语助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吗”。

(译文)交阯谅江府通判东莞的翟璲,曾经登门上书请求说:“始祖广东泷水县簿公已死,葬在县里的杨梅山,遇到宋朝末年的动乱,墓道的砖石毁于战火,每岁祭扫,未尝不慨叹惋惜,而墓门的石碑,亦拖延至今未立。翟璲在想,儿孙就仰仗祖宗的遗爱,岂敢忘记呢,我虽福薄不足以与前人的美德接轨,怎敢说不知道呢,因此准备平时所听闻的事情写在履历,希望以后的子孙知道自己的来源。”

我因为他的话值得同情,于是按照履历来写。翟公名叫卷石,祖先是大梁(今开封)人,宋高宗(赵构)偏安杭州时,有名叫某的人为广东南雄太守,因此安家在那里。太守生翟贡元,贡元开始迁往羊城,生翟直学,号良斋,娶妻桑氏,即是翟公的父亲呀。如今他的坟墓在羊城的蒲涧。翟公天性厚道,爱好学习如饥似渴,早年跟从老师在江西学习进身科举的功课,学成之后赴江西的考试,不久登上进士第,授德庆泷水县县簿,有造福地方的美名。当时工部白尚书出镇岭南,巡察到泷水县知道了真相,书写“廉勤忠勇”四个大字给他,此后执政更加努力,非但县里的人得益,邻县执政的人亦将他作为榜样。治理三年,人民听从政令,风俗大变,而县行政得以治理。翟公一向听闻东莞的风俗淳美,后来辞官因而寓居在东莞。享年八十二岁,夫人郑氏与翟公合葬,儿子翟从善不想做官,为乡县的人称赞。

唉,翟公作为宋代进士而进入官场,已经无愧于古人,所积已深厚,如今翟琏遇上盛世,出任一个郡的副手,他管辖地方如此兴旺,由此可见青云直上前程无可限量,则祖宗的遗爱岂不明白显示出来吗!因此发表于墓碑,让他的后人知道根本源头的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