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刑部侍郎俞公致仕序
(原文)国家著令凡仕年及七十者许其致仕,①恩至渥也。②刑部侍郎宁波象山俞公士吉去年秋,以年耄上书乞致政,③诏允之。今年十二月自北京回,东归有日,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张公等属文赠之。④
予闻大夫七十而致事礼也,夫幼学壮行,功成名遂,寿介七秩,孰不欲悬车引年,⑤如唐尚书白居易,⑥然有能遂其愿者几人哉。公在洪武中选拜监察御史,⑦升贰内台,⑧正色立朝,纪纲振举;及出守襄阳、参政山东,恩敷化流,民被惠泽;后陟詹事,⑨改今官。辅导之职既优,明刑之誉益著。永乐初尝持使节于日本,治水利于东吴,竣事而回,克称上旨,⑩纯诚劲操,为列圣所知,方诸古人,可谓无愧,一旦以稀年致政,有合礼经,缙绅君子莫不夸而荣之,
此尚书诸公所以属文为赠也,虽居易之荣奚以过哉。
复闻宋参政赵概致仕居睢阳者十有五年,犹读书著文自适,爱国之诚,惓惓弗已;
集古今谏诤为《谏林》一百二十卷,
奏之为人主嘉纳。公年虽迈,而精神不少衰,他日到家,不徒为居易之乐,
尚能为参政之忠,岂不重有光于吾道乎。
注释:①致仕——将政事退交给朝廷,即辞官退休。②渥(握wò)——优厚。③年耄(帽mào)——年老。④属——同“嘱”,吩咐。⑤悬车——将车吊起,即退休,不再远游。引年,退休之年。⑥白居易——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⑦监察御史——详见303篇注①。⑧贰内台——都察院内属官。⑨詹事——官名,年俸二千石。掌东宫(太子)内外事务。⑩克称上旨——使皇上满意。方诸——比起。
缙绅——同“搢绅”,详见685篇注③。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称许。中进士第,通判海州,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惓惓——同“拳拳”,恳切的样子。
《谏林》——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
白居易之乐——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食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俭朴,当然不同。
(译文)国家定有法令凡经历仕途至七十岁的人允许他退休,这是至高的恩惠呀。刑部侍郎宁波象山的俞士吉在去年的秋天,以年老的原因上书请求退休,皇上诏命允许了他。今年十二月自北京回南京,东归已有日期,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张公等人嘱咐我作文章赠送给他。
我知道士大夫七十岁而退休是朝廷规矩呀,那他幼年学艺壮年实践,功成名就,年已七十,谁不想卸任退休的呢,好如唐朝的白居易,但能够达到愿望的人有几个啊。俞公在洪武年间选授监察御史,升任给事中,以严正的态度站立朝廷,纪纲振发;及至出守襄阳、参政山东,恩典广被教化流行,造福民众;后来升任詹事府詹事,又改任如今的官职。助手的职务出色,不枉不纵的声誉更佳。永乐初年曾经持节出使日本国,治水利在东吴,完成事务回来,能够得皇上满意,赤诚劲节,为几位圣上所赏识,比较起古人,可以说无愧,一旦以古稀之年退休,合符《礼 经》,士大夫君子们无不夸赞而以此为荣,这就是尚书诸公要嘱咐作文相赠,虽是白居易的荣耀也不能超过他呀。
据书说宋朝的参政赵概退休后在睢阳十五年,还在那里读书作文来自得其乐,爱国之心,念念不忘。汇集古今谏诤的奏章编成《谏林》一百二十卷,呈上朝廷被皇上笑纳。俞公虽然年迈,但精神不衰,他日回到家中,不会空享白居易的快乐,如果能够做到赵概参政的那份忠心,岂不是又有光彩于我们儒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