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境翁小传①

1380 蔗境翁小传

(原文)翁讳文煜、字光远、姓顾氏,先世汴人。宋南渡徙苏之嘉定,宗支繁硕,称为名宗。

翁警敏知读书,通经史百氏言,尝学诗仲弘杨先生,以其气豪才赡可教,悉以古人诗法授之。诗日以进,清新婉丽,有唐人风。元季以才辟掾镇江,能执法不阿,上下敬惮,藉甚有声。未几王师渡江,谒太祖高皇帝于建康,占对详明,上奇之,即命监大军仓。御下严谨,出入无私,益为上所知。

升江西行中书省,理问用心平恕,狱讼无冤。伪汉陈友谅既平,以馈运功升龙阳知州。持以廉谨,勤于抚绥,而州以治。越三年洪武丙午,img改知泰和州。img州民好健讼,平旦两造立庭下,img如丝棼麋沸,img矧司簿书业筐箧者,img蟠结其中,img素号难治。前守吴宿具言其由,翁曰“未有诚而不能动物者”,乃榜示祸福,讼者观之十去一二,不去者俾立谯门,img自省三日,去者过半,择纯谨吏录讼词,而躬阅颠末,有悔悟自止者亦听,不两月讼为减息。其临民平易,驭吏若束湿,img有戾于法,穷根株治之不少贷,民病始苏,讼庭阒然。img

时境内偶有虎患,民走白翁,翁即斋沐檄城隍神,虎皆遁去。尤汲汲以访民情、img询风俗、兴学校、劝农桑为务,暇则登快阁,img观苏内翰、黄太史诸贤石刻,img或赋咏自适,而政亦理,舆人颂之。img

后丁内艰至京师,img及陛辞留翰林议编《大明律书》,成,命督造五府州工图册,既竣事,奔丧嘉定,寻夺情起为广东行省左右司郎中。img时广东新附,民幸脱锋镝,img翁善于赞画,惠泽及人。洪武二年,img召拜吴王副相,未行以疾卒于京师寓馆。img

讣闻,缙绅大夫靡不嗟悼,img权殡城南三里店宝公庵。后翁季子存信,始迁葬番禺马棚冈之原,复以前翰林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梁用之所为墓表刻石,img树于墓道。

翁性廉约、甘淡泊,时尚华靡之物,举不足以屑意,治民待入一以诚,勤于政事,视官犹家,故所至有声。晚号蔗境,翁有《蔗境吟稿》藏于家。四子:存诚,终于原籍;存仁偃师知县;img存义、存信早侍翁于广,遂占籍焉。

论曰:img昔司马迁为《史记》,img所传循史不过数人而已,后世循良书于史牒者,img亦不多见,盖难其人也。翁自遭际圣明,受知于上,首居理官,两为名州太守,而泰和为州,素称繁剧,广东为省,地远务殷,俱号难理,翁素有器局,img复能推诚为治,img不惟政事修举,讼息民安,而虎患亦息,视古循良无愧,惜夫副相之召方至,而遽终也。

注释:①蔗境——人吃甘蔗,从尾吃到头,渐吃渐甜,比喻人生渐入佳境,晚年更佳。这篇文章与史实多处不合,无法推断其原文真相,姑且照原文翻译。②汴人——汴梁人,即河南开封人,陈琏的祖先也是汴梁人。③宋南渡——指北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走,南宋高宗渡过长江定都临安(杭州)的历史事件。苏,指江苏。④元季——元朝末年。辟(避bì粤音劈),征召给官职;掾(愿yuàn),此处作动词用,掾镇江,作镇江县属官。⑤藉甚——藉同“籍(疾jí)”甚,盛大。⑥建康——江苏南京的古称。⑦大军仓——大军粮仓。⑧江西行中书省——明洪武初仍设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此处指行省中的机构。⑨陈友谅——详1376篇注img。⑩馈(愧kuì粤音求位切莞音愧)运——军饷,馈运即军饷运输。龙阳,元朝为州,明改县,1925年改名汉寿,在湖南。陈友谅战死于1363年,五年后的1368年朱元璋定鼎建康(正统六年改名南京)。原文“伪汉陈友谅既平,以馈运功升龙阳知州”与史实不合。img洪武丙午——洪武(包括建文四年),无丙午年。img泰和州——在江西。img平旦——清晨;两造,原告被告一齐来。img丝棼(纷fēn)糜沸——形容局面十分混乱。img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司簿书,指衙门属员;司,执掌;簿书,衙门登记财物或公文的册子。业筐箧,指百姓。筐箧,即筐箧中物,普通东西;业,收拾。img蟠结其中——纠结其中。img立谯门——站在更鼓楼。img束湿——比喻对官吏严加管教。img阒(趣qù粤音隙)——寂静。img汲汲——念念不忘。急切。img快阁——快阁雄踞在江西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img苏内翰——指苏东坡。黄长史,指黄庭坚。img舆人——众人。img丁内艰——丁,遇到;内艰,母亲逝世的代名词。img夺情——为国事中断守孝,先国后家叫夺情。广东行省左右司郎中,中书省制度沿用到明洪武十三年之前,在地方行省设左右司,设郎中、员外郎掌政务,副佐左右丞。img锋镝——刀锋箭端,引申为战争。img洪武二年——时间前后明显错乱。原文照译。img未行——指未上任。img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img右春坊——太子宫置詹事府,下置左右春坊,办理府中事务。右赞善,太子侍从有左右赞善,掌助理引导的官员。img偃师——河南县名。相传周武王伐纣,在此筑城休整,故名。img“论”——文体之一种,它概括众人意见,并指出其核心思想。img司马迁——详288篇注⑦。img循良——遵纪守法的官员。img器局——才识兼度量,。img推诚为治——以一心为民的政策去管理民众。

(译文)翁名叫文煜、字光远、姓顾,先世是汴梁人。宋朝南渡的时候迁徙到江苏省的嘉定县,宗族的支派发展壮大,称为著名的宗族。

顾翁聪明好学、通晓经史诸子百家的学说,曾跟从杨仲弘学诗,因为他心胸宽广兼富有才华,杨师悉数以古人的作诗方法教授给他。诗词逐日进步,清新婉丽,有唐人的风格。元朝末年以才能征为江苏镇江县令属官,能够执法不阿,上下敬惮,甚有名声。不久王师渡江,在南京拜谒太祖高皇帝,对答详细明白,皇上以为奇,当即命令他监管大军粮仓。治理下属严谨,军粮出入没有作弊。更为明太祖器重。

升江西行省按察使司属员。对违法者审理本着宽大政策,没有冤错案。伪汉陈友谅平定后,以运输军饷功劳升为湖南龙阳知州,执政廉洁谨慎,勤于安抚百姓,而州里得以治理。经过三年,到洪武丙午年,改任江西泰和州知州。州民喜欢打官司,清晨原告被告立于庭下,局面十分混乱,况且有衙门中人与百姓掺合其中,号称难以治理。前太守吴宿细说原故,翁说没有诚恳不能打动的人,于是张榜说明福祸,诉讼的人散去一二成,不去的人让他站立在打更楼外,自我反省三日,散去的人超过一半,选择纯洁严谨的官吏记录讼词,而且亲身阅读始未,有悔悟而停止诉讼的人亦任由他散去,不过两个月诉讼大为减少平息下去。他亲近民众平易近人,约束手下人员十分严厉,只要有违法的,顺藤摸瓜严惩,不少祸害民众的陋习才好转过来,诉讼的厅庭静寂。

当时境内偶有老虎为患,民众走去告诉翁,翁立即沐浴斋戒在城隍神前发告文,老虎都逃走而去。他尤其急切地访问民情、询问风俗、兴办学校、奖励农业。闲暇时登上快阁,观看苏东坡、黄庭坚几位贤人的石刻,或赋诗歌咏自适,而州政亦治理,老百姓歌颂他。后来遭母丧到京师,向皇上辞行,被留下来议论编辑《大明律书》,完成,受命督造五府州工图册,既完事,奔丧回到故乡嘉定,不久丧期未满,放下悲痛服从国事起用为广东行省左右司郎中。当时广东新附,民众幸而摆脱刀兵,翁善于谋画,造福人民。洪武二年(1369),召回升任吴王副丞相,未曾起行因病死于京城寓馆。

传出讣闻,缙绅大夫无不嗟叹哀悼,暂且殡殓于城南三里店的宝公庵。后来翁的小儿子顾存信,才迁葬番禺马棚冈,又以前翰林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梁用所作的墓表,刻石树立于墓道。

翁性格廉洁俭约,甘于淡泊,时尚奢华的物事不感兴趣,治民待人坦诚,一心扑在政务上,视官府如家庭,故而所到之处有口皆碑。晚年号称蔗境,他有《蔗境吟稿》藏在家里。四子:顾存诚死于原籍,顾存仁作偃师县知县,顾存义、顾存信早年在广东服侍翁,于是落籍在广东。

“论”这样说:昔日司马迁因为作《史记》,列传中的循吏不过是几个人而已,后世循吏写在史册里的,亦不多见,那是难得有这样的人呀。蔗境翁遇上圣明,被皇上赏识,作为地方官第一把手,两次成为著名州的太守,而泰和作为州,向来称为繁重,广东作为行省,地方偏远政务繁忙,都称为难以治理,翁向来有才识度量,又能以一心为民的政策去施政,不但政事处理妥当,平息诉讼民众安定,而虎患亦消失,看来无愧于古时候的循吏,可惜副相的征召任命刚到,而他突然撒手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