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雁亭释

1263 来雁亭释

(原文)洪武甲戌仲冬五日,有群雁逾岭南来,集于钦州黄伯修之亭池,萧萧其羽,嗈嗈其声,时观者鳞次蝟集,莫不咨叹,以为君家昆季和气所致。郡守括苍何增叔因颜其亭曰来雁,,以志其祥。

客有疑而问于陈子曰:“尝闻梁州界有雁塞山,相传北山有大池,雁所栖集,故名雁塞,衡阳之南有一峰,雁至此即回,故名回雁峰,岭海无雁,从古然也,今群然而来,不集于他所,而集于黄家之池,岂诚如他人所云耶,抑偶而至耶?”

陈子曰:“若他人之言盖近之矣,然但知其一,未知其二,《诗》不云乎,‘鸿雁于飞,img集于中泽,img之子于垣、img百堵皆作。img虽则劬劳,img其究安宅。’img当东周万民离散,img不安其居,而宣王能劳来还集安定之。img至于无告者,咸得其所。故诗人美之以“雁之和集”,img而喻其民之宁居,可谓善取譬者。”

洪惟圣朝奄有天下,img车书大同,img烟火万里,img东西南北,风教靡殊,img凡有气血之类,莫不囿于圣化之中,img将见芝草生、醴泉出、朱雀至、凤凰来仪,麒麟在薮,img以符文明之征。斯雁之来,何足异哉,昔齐桓公曰:鸿雁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方之远,所欲至焉,唯其有羽翼也,况北雁之来,适当吾君圣化之盛乎。宋儒曰:“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今雁之来,不特为黄家之祥,将为一郡之祥,不特为一郡之祥,将为天下之祥,夫何疑哉。客喜而退,遂录此为来雁亭释。

注释:①钦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②萧萧——《鸿雁》首句:“鸿雁于飞,萧萧其羽,”萧萧,翅膀拍打的声音。③嗈嗈(雍yōng)雁叫声。④)鳞次蝟img集——形容聚集人多,如鱼鳞、如刺蝟的毛。⑤昆季——兄弟。⑥括苍——浙江省县名(如今丽水县)。颜,题匾。⑦梁州界——梁州为古代九州之一,北界为雍州,南界至长江,东界至华山,西界无可考证。雁塞山,南齐刘澄之《梁州记》:“梁州县界有雁塞山,传云此山有大池水,雁栖集之,故名雁塞。”⑧衡阳——郡名,县名,今叫衡阳市,地处南岳衡山之南,故名。⑨回雁峰——在湖南衡阳之北,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⑩盖——古文承上接下之词img鸿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于飞,比翼双飞。img中泽——即泽中,水域之中。img之子——这个人;于垣,监督难民筑墙(于,在;垣,墙。按《鸿雁》上下文串译为:这个人监督难民筑墙)。img百堵皆作——堵,量词,墙的量词用堵;山的量词用座;百,数词,表示量大,未必定指,百堵皆作意译为:大片墙壁都完成了。img虽则劬(渠qú)劳——虽然辛苦。img其究安宅——其,代词,指打墙建房的难民。究,到底;安宅。安居img当东周万民离散——是《诗经·小雅·鸿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东周,朝代名。公元前770-至前256年。周自平王至赧王,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在旧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南)之东,故称东周。img宣王——周厉王昏庸无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宣王继位,励精图治,命官员将流民劝返家乡,并以安置,《鸿雁》就记述这段感人的历史。img雁之和集——作者陈琏写《来雁亭释》的目的,正是借此来歌颂明朝的太平盛世。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img奄有天下——奄,覆盖。意译为一统天下。img车书大同——车同轨,书同文;轨,两轮间距,六尺六寸,旁七寸,共八尺。车书大同,指全国礼制制度统一img烟火万里——有人住处有炊烟,此处指人民安居。img风教——风俗与教化靡殊,并无不同,即一样。img囿(右yòu)——涵盖,包括。img麒麟在——古人认为国家兴盛则有各种祥瑞出现,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这是时代认知的局限性。

(译文)洪武甲戌(1394)年十一月五日,有一群大雁越过五岭向南飞来,集结在钦州黄伯修的亭边池里,比翼飞来时,翅膀拍动发出阵阵风声,叫声嗈嗈,当时观看的人,密密麻麻,无不赞叹,认为黄家兄弟和气所致。郡守括苍县何增叔因此将他的亭子取名:来雁。以此记述它的祥瑞。

有人疑惑而问陈琏说:“曾经听说梁州县界有雁塞,相传北山有大池,大雁作为栖集地,故此叫雁塞;衡阳的北面有一座山峰,大雁到此立即回转,所以名叫回雁峰。岭海没有大雁,自古就是这样呀,如今大雁集群而来,不集结其他地方,而集结在黄家的池塘,难道真是像众人说的呢,还是偶然而来的呢?”

陈琏说:“像刚才大家说的大体不错,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诗经》不是说过吗,‘鸿雁雌雄双飞,栖息于沼泽之中,好比这些官员督促流氓建房,一大片房子完工。虽然辛苦,但毕竟难民能安居。’在东周万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而周宣王劝难民重返家园,并以安置。对于无助的人都得到居所。所以诗人称美他,如大雁的和集,比喻人民安居,可以说是善于比喻了。”

我圣朝一统天下,全国礼制相同,万民乐业,东南西北,风俗教化没有特殊,凡有气血之类,无不被涵盖在圣明的教化之中,将见到灵芝草生长、醴泉出现、朱雀到来,凤凰来仪,麒麟在草野,以符合文明的征兆。这次大雁的来到,何足怪异呢。昔日齐桓公说:鸿雁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方遥远,只要它想去,就能到达、就因为它有翅膀呀。况且北雁的到来,正是我君王圣明教化的兴盛期啊。宋代的大儒说,天下将得到治理,地气自北而南,这次鸿雁的到来,不单是黄家的祥瑞,将是一郡的祥瑞,不单是一郡的祥瑞,将是天下的祥瑞,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客人欢喜而散去,于是记录这事作为来雁亭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