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府君墓表

1476 蔡府君墓表

(原文)府君讳怀祖,字心元,姓蔡氏,先世南雄保昌人,宋季讳安者始居广之靖康场。是后族大以蕃,蔚为名宗,三传至其大父应炎,父翊孙,俱以积善称于乡,妣安人陈氏。

府君为人端重简默,处乡党一以谦逊自持,而孝友之诚,出于天性,平居无疾言遽色,惟以书史自娱。与人交情义周至,或行检有不谨者,辄谢绝之。遇佳宾良友,则治具欢洽竟日。家虽饶于资,而急行义,见人穷约若自己,致必尽力赈恤人,虽德之而自不为德,乡邑称仁厚者必归焉。

然雅尚隐操,未尝轻至城府,以自洁为贤,卒以贞白终身,得年五十有二,卒之日,实元至正辛卯十一月二十四日也,闻讣者靡不伤悼焉。娶陈氏安人,慎淑有妇德,宗姻则之,子男三人:汉宗、圣宗、敬宗,三女:长在室以贞节终,次适王仁卿,次适陈希正,孙男:积中。

初,府君与安人葬竹溪山之原,积中以墓迩道路,岁久圮甚,永乐十七年九月十八改葬竹溪山之原壬向,积中具其世系行实来请曰:“不肖早失所怙占,兹幸不坠家声者,皆大父余泽所致,然寡弱无似,使大父潜德弗昭于时,夙夜是惧,愿表诸墓,俾后人有征焉。”

余惟士君子怀抱德器,img无以树立于斯世者,亦必有以树立其乡,若府君其人也,余重积中之请,为书其可传者,以表其墓。

注释:①府君——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对已故父亲的尊称。碑文或墓志铭的碑额助语亦表示尊敬。②靖康场——东莞古地名,古盐场也。地点在如今长安镇的沙头,其土广漠,其水斥卤,其民皆灶户,十口之家,十人熬盐,百口之家,百人熬盐。③孝友——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为友。④疾言遽(巨jù)色——狠话反脸。⑤穷约——穷困。⑥雅尚隐操——极追求田园隐居的精神境界。⑦元至正辛卯——至正十一年(1351)。⑧竹溪山——即大岭山。⑨永乐十七年——1419年。⑩早失所怙(户hù)——童年丧父。怙,倚仗。《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把“怙恃”作为父母的代词。img德器——德与才。

(译文)蔡府君名叫怀祖,字心元,祖先是南雄保昌人,宋朝末年名叫蔡安的人开始居住在广东东莞的靖康场,此后族群壮大了,发展成为著名的宗族。三传到他的曾祖父蔡应炎,父亲蔡翊孙,都以积善扬名于乡里,母亲安人陈氏。府君为人稳重沉默,对乡亲都谦让自重,而孝顺友爱的心是出于天性,平时没有狠话反脸,只以书史自得其乐。与人交往情义极之周到,或有行为不检点的人,都谢绝他们。遇到佳宾良友,就设席欢宴成日。家里虽然资产富裕,而急于施行仁义,见别人穷困如自己亲受,必定尽力赈济抚恤他人。虽是有德于人而自己不以为是恩德,乡县称为仁义深厚的人必然归于他。

但他极推崇恬退的操守,未尝轻易到城里的府衙,以自洁作为贤德,最后以坚贞气节离世,得年五十二岁。死之日,实前元朝至正辛卯(1351)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听闻死讯的人无不伤感哀悼,娶妻陈氏安人,谨慎贤淑有妇德。宗族姻亲以她为榜样。儿子三人:汉宗、圣宗、敬宗,女儿三个:长女在家以贞节终身,次女嫁王仁卿,次女嫁陈希正,男孙:积中。

当初府君与安人葬在大岭山的高地上,积中以坟墓靠近道路,年久损坏很严重,永乐十七年(1419)九月十八改葬大岭山的高地壬向,蔡积中准备他的世系履历来请求说:“不肖早失去父亲,如今有幸不曾坠落家声,都是祖父的余泽所致,但寡弱无比,使祖父的不为人知的美德不能够昭示于世上,日夜都是恐惧,希望展示文章在墓碑,让后人有所凭证呀。”

我想正派的书生拥有道德文章,不能建功名于当时,亦必有以此扬名于乡里,如府君这样的人呀。我尊重蔡积中的请求,为他写可以传诵的事,以此公开在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