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椎山黄氏族谱》序
(原文)族之有谱尚矣,①所以原其本之所自出,别其末之所由分,俾为后者知木水本源之义。故家巨族,乌可置此于度外哉。②予姻属邑之椎山黄君义昌在日,尝有志修谱未成,厥嗣澄始克成之。间谒言为序。
按黄氏之先南雄人,讳锦者,宋季徙惠阳之水东,又自惠阳徙宝安。③所居适迩市桥,④人称为市桥黄氏。锦生元善,元善生伯益,伯益生子安,子安生叔良,叔良生思实,思实生义昌、礼昌,至澄已八世。初,思实公乐闲静、厌市喧,以椎山有园林之胜,⑤乃筑室以居,人复称为椎山黄氏。故所居以地见称者,盖贤之也,贤者必有后,是宜子孙振振,克世其家,原所积累,岂一朝一夕之故哉。
於戏,⑥族之无谱,则前之远而迷其源,后之蕃而紊其派,木水本源之义昧,恶知其不有视族人犹涂人者耶。澄性敏知学,复惓惓焉以修谱为事,⑦以成其亲之志,可嘉也已,因书以识其端。⑧
注释:①尚矣——尚同“上”,遥远,很早以前。②乌可——怎可③宝安——此处指东莞。东莞未独立为县时属宝安县。④市桥——在莞城市桥路与西正路交界处,原先市桥骑在市桥河上,如今已看不见桥面,桥面在市桥街与市桥路西正路交汇处。⑤椎山——按地貌分析,应该在松柏街高坡上。⑥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⑦惓惓——同“拳拳”,恳切的样子。⑧识——读音同“志”,标记。
(译文)宗族有族谱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所以要追寻它的祖先由何处而来,识别它的儿孙由哪里分支,让后来的人知道树本水源的意义。旧家大族,怎可以将此置之度外呢。我的姻亲县里的椎山黄义昌生前,曾有志修辑族谱未遂,他的儿子黄澄最终能够成功。最近拜访时说请我作序。
按黄氏的祖先是南雄县人,有叫黄锦的人,在宋朝的时候迁徙到惠阳的水东,又从惠阳迁徙到东莞。所居住的地方刚好靠近市桥,人们称为市桥黄氏。黄锦生了黄元善,黄元善生黄伯益,黄伯益生黄子安,黄子安生黄叔良,黄叔良生黄思实,黄思实生黄义昌、黄礼昌,至黄澄已经八代人。初时思实公喜欢清闲安静、讨厌市井的喧嚣,以椎山有园林的胜景,于是建筑房屋用来居住,人们又称为椎山黄氏。因此扬名,是因为他是贤人呀,贤人必然有后代,该他子孙们奋进,能够继承他的家族,这是原先有所积累德行,岂会是一朝一夕的原故呢。
唉,家族没有族谱,那么前代久远而迷失他的本源,后代蕃衍紊乱他的支派,木本水源的意义搞不清楚,怎知不会有视族人如同陌路人的情况呀。黄澄天性聪明知道上进,又念念不忘以修辑族谱为重任,以了亲人的心事,值得赞扬呀。因此写这篇文作为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