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处士墓志铭

1450 朱处士墓志铭

(原文)朱处士姓也,彦明名也,伯彦字也,邑城桂华坊其家也。子廉大考也,文可考也。故元元统元年十月五日其生也,大明永乐丁亥正月一日终也,年七十有五其寿也,植屋山之原丙向其墓也。前后娶黄、林、马三氏,其妻也,德玑、德珩、德璐,其子也;临桂知县林瑛、茶园袁政其婿也;曰忱、曰恂,其孙也。事亲孝、处人和,其素履也。

元季岭海兵乱,据境土者各收揽材俊以自雄长,闻处士名,争招延之,俱不就。岁乙亥,邑陷于兵,避地小享,虽在困厄中,未尝易所守,其行之高也。时握兵者,视杀人犹刈草菅,往往以善言劝止之,多赖存活,其德之厚也。圣朝平定海宇,复回故居,督家人治稼穑,足衣食、供祀先、待宾客,视编民为善也,恒推有余,以周人急,不责其报,乡邻感其惠也。

晚年开别墅于城南,山冠野服,尚羊其间,神情萧闲。遇亲朋至即留款,以叙情话,酒酣耳热,击节高歌,意气慨慷,有古人风度也。持贡士黄君受益所为状,蹐门泣请墓铭者,img其孤德珩也。既序其事,复为铭者,知滁州事、同邑陈琏也。铭曰:

众方喧喧我则寂寂兮。甘从隐沦不求闻达兮。img

有子承家天未啬兮。img其溉既深将就获兮。img刻此铭章昭潜德兮。

注释:①大考——祖父。②考——称已故的父亲。③故元元统元年(1333)。④素履——纯朴的行为。⑤元季——元朝末年。⑥岁乙亥——洪武二十八年(1395)。 ⑦7 刈(艾ài)割;草菅(奸jiān)——菅,是一种多年生草,叶细长,根坚韧,可作炊帚、刷子。视杀人犹刈草菅,极言蔑视人命。⑧稼(嫁jià)穑(色sè)——春播秋收,泛指农事。⑨编民——流浪人口被地方收编入籍。⑩尚羊——亦作“徜徉”(音常羊),随意往来。img隐沦——指隐居。闻达,闻指当官有声誉;达指前程顺畅,荣华富贵。img啬(色sè)——不肯给予。img溉(丐gài)——浇灌。

(译文)朱彦明处士,字伯彦,家住莞城桂华坊。祖父朱子廉,父亲朱文可生于前元朝元统元年(1333)十月五日,逝世于大明永乐丁亥(1407)年正月一日,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植屋山的高地丙向。前后娶黄、林、马三氏,三子:德玑、德珩、德璐;临桂知县林瑛、茶园袁政是他的女婿呀;孙子叫朱忱、朱恂。处士服事亲人孝顺,与人相处和善,是他向来的作为。

元朝末年岭南兵乱,占据境土的人各自收揽能人以此自强,听说处士的名声,争相招揽他,都不肯屈就。洪武二十八年(1395),县城被地方武装攻破,他在小享避开战乱,虽身在困苦危难之中,未曾改变自己的操守,这是他道德高尚呀。当时掌握兵权的人,对杀人犹如割草,他往往以好话劝止他们,许多人因而躲过一劫,这是他积善深厚呀。圣朝平定海边,又回到故居,督促家人治理农业,衣食丰足、供奉祭祀先人、招待宾客,将战争中收编的难民作为好友,经常拿出有余的,用来周济别人的急需,不求他们的报答,乡邻感激他的恩惠呀。

晚年建别墅在城南,穿着山冠野服,漫步其间,神情萧洒悠闲。遇到亲朋到来即款留,以叙情话,酒酣耳热,击节高歌,意气慷慨,有古人的风度呀。

他的儿子朱德珩持贡士黄受益写的履历,谦恭地小步登门哭泣着请求墓碑铭文。我作为滁州知府又是他同乡既序他的事,又为他作铭文。铭说:

四处闹连天,处士默无言。隐居家园内,不羡锦衣鲜。

有子承家业,天意亦垂怜。溉灌源深广,丰收乃必然。

墓铭见坚石,美德万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