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圹志
(原文)长女讳桂林,予在洪武中为桂林府教授时生,①因得名。性淑慧,善女工,②年甫笄,③嫁予姑丈龙南县丞王公真卿之孙胜,其舅思温则予表兄也。④既归胜,孝事舅姑,⑤而睦妯娌,相家孔宜,⑥内外亲戚咸称之,子三:长文,娶陈戊孙女;次武早逝,次韶,定婚陈绅女;女一,许嫁张观律次男。孙男二:辛德、道祐。
正统六年冬,⑦予自礼部侍郎致仕回家,屡来省视,克致孝敬,见其家道颇给,予女有成,窃为之喜,岂意其先予而逝耶,不胜哀痛。
洪武甲戌六月初八日生,⑧正统甲寅三月初一日终,⑨得年五十有二,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葬围子岭坤向之原。庸狥胜之请,⑩书此俾刻于石,庶其后人有足征云。
注释:①洪武中——陈琏在洪武二十五(1392)执教桂林,到桂林第三年生下此女。②女工(红hóng)——针线活。③年甫笄(鸡jī)——刚十五岁。古时女子十五岁可以将头发梳上头顶作发髻。笄,固定发髻的簪。到这个年龄表示可以谈婚论嫁。④其舅——他的家公。⑤事舅姑——服侍家公家婆。⑥相家孔宜——持家很妥当。孔,大。⑦正统六年——1441年,陈琏时年七十一岁,退休回东莞。⑧洪武甲戌——洪武二十七年(1394),陈琏时年二十四岁。⑨正统甲寅——版本有误,正统无甲寅,按陈桂林得年五十二岁推算,该是正统丙寅(1446)。⑩庸——乃,因而;狥,同“徇”(迅xùn),曲从。庶——希望。
(译文)长女名叫桂林,我在洪武年间作桂林府学校教授时出生,因此得名。性情贤淑聪敏,善于做针线活,刚到十五岁,嫁给我的姑丈龙南县丞王真卿的孙子王胜,她公公王思温就是我表兄呀。嫁入王家后,服事公婆孝顺,而妯娌和睦,很会相夫教子,内外亲戚都称赞她。儿子三个:长子王文娶陈戊的孙女;次子王武早逝,又次子王韶,定婚陈绅女;女儿一人,许嫁张观律的第二子,男孙二人:张辛德、张道祐。
正统六年(1441)冬天,我自礼部侍郎退休回家,她屡次前来探望,十分孝敬,见她家境颇为富裕,我女儿家业有成,暗中为她感到高兴,岂料她先我而死呢,这种悲痛让我如何受得了啊!
洪武甲戌(1394)年六月初八日生,正统丙寅(1446)年三月初一日死,得年五十三岁,这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葬在围子岭西南向的高地上,姑且顺从王胜的请求,书写此文给他镌刻在墓石上,希望他的后人有所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