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轩集诗》序
(原文)昔晋宋间,桑门上首若道林、①道安远法师、休上人,②所与游者如谢安石、王逸少、谢灵运、鲍明远诸人,皆当代名流。故其名德,亦因之以重。至唐释文畅、皎然、贯休,③宋秘演、惟俨,元广智,④我朝全室、来复诸老亦皆卓然以诗文著名者,继后则有南州公焉。
公绍兴山阴陆氏子,⑤宋宝章阁待制某之后,自幼颖悟异常,志慕西方教,礼普济寺僧雪庭为师,戒行精专,潜心释典,后闻具庵玘公学贯儒释,⑥倡道普福、演福诸道场,往从之游,玘一见器重之,凡释典儒书、微辞奥旨,悉为开说。公即领悟,充然有得,禅定之余,肆力为词章,有作古者意。洪武戊午,全室等奉诏注《楞伽金刚心经》,公侍具庵行,⑦训考释讨之功居多,⑧后主孤山之玛瑙、姑苏之北禅,阐扬宗旨,远迩皈依。⑨时宗门老宿,若日东明、声九皋、佑启宗辈,莫不称赏,遂隐然有声吴浙间。⑩
岁甲子,太祖高皇帝闻其贤名,召为僧录,司右讲经,褒谕甚至,未几命住天禧寺,由左阐教升左善世。
道器高峻,
襟度开朗,
据猊挥麈,
学徒云集,仁声义实,川流山立,勋戚公卿莫不礼敬,四方缙绅君子慕其为人,往往以书疏通。太宗文皇帝嗣登大宝之初,命斯道衍公主教事,公素与衍善,以左善世让之,而已居右,文皇允其请,后衍公进位少师,待公益厚。
永乐四年,诏修天禧浮图成,车驾临幸,特命庆赞。
祥光献瑞,喜动天颜,万众赞叹。仁宗昭皇帝临御,宠眷益隆,念公年耄,命归大报恩寺,
赐予稠叠,
遣中官护送而回。
宣德元年秋七月二十八日,示微疾付后事于今讲经唯实,留偈而化,
其徒奉灵蜕,
建塔于长干西南之凤岭。达官贵人、方外士庶送者万余人,
讣音既闻,皇上遣行人王麟涖祭,赐塔院额为凤岭讲寺焉。
公自为善世,总嗣法门,以纯诚卓行,受知列圣,见礼公卿,际遇之隆、名德之重,非道林远法师辈所能及。矧其文章清丽,迥时流;诗则本乎性情,止乎礼义,其音和以平,其词醇以正,駸駸乎唐人之域,盖中外所共推许,无异议者。文畅、秘演、广智、全室诸老,岂得专美于前哉。公高徒右觉义霔心田汇公平昔所为诗,
共若干卷。曰《雨轩诗集》,雨轩公别号也,刻梓以传,
征文为序。予昔与公有方外交,义不可辞,姑举其履历之详以为序云。
注释:①桑门——又作“沙门”,指佛门。上首,高僧。②道林——俗姓潘,唐代,富阳人,为西湖凤林寺开山和尚。9岁出家为僧,21岁受戒于荆州果愿寺。后往长安西明寺,从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修论》。复礼示以《真妄颂》,教其修禅定。旋又去京师从学道钦禅师。晚年南归杭州,见秦望山有巨松,盘曲如华盖,笃萝繁密,遂栖息其上。由是,时人称之为“鸟窠禅师”。道安远——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休上人——南朝宋僧惠林的别称。③唐释文畅——唐朝僧人文畅;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又字德远,浙江兰溪人。唐大中七年(853)到和安寺出家。日诵《法华经》千字,过目不忘。诗、书、画三绝。据传,他曾要求吴越国王钱廖接见,故作献钱尚父诗,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之句,钱廖看后传命改为四十洲才许相见,贯休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拂袖而去。天复二年(902)入蜀,向蜀王献诗《陈情颂》,蜀王建大悦,留住东禅院,赏赐优渥,赐号禅月大师。又造龙华道场供居住。因献诗中有“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故时称得得和尚。善书法,篆隶草皆精,工人物画,世称“姜体”。传世画迹为《十六罗汉图》,现藏日本京都高台寺,又画《释迦十弟子》,现为佛门弟子所宝。著有《宝月集》、《西岳集》和《禅月诗集》25卷。④宋秘演——和尚,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惟俨——(751-834),俗姓韩,唐绛州(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北)人。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⑤公——指上文之南州公;绍兴山阴,在浙江。陆氏子,南州公俗家姓陆。⑥具庵玘(起qǐ)公——玘公的号为具庵。⑦公侍具庵行——南州公侍候在具庵左右。⑧训考释讨——注解探讨。⑨远迩——远近;皈依,佛教称身心反归向佛。⑩吴浙——指福建浙江。(僧录——司,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唐文宗开成中。始立左右街。早年出身于皇觉寺的明太祖,为强化对寺院僧尼的管制,最先于洪武元年(1368),在金陵天界寺设置“善世院”,统管全国僧尼寺院,但在洪武四年废止,而把统理天下僧尼的职权并归祠部管辖。洪武十五年,太祖又另行制定一套新的僧官制度,在京都设置僧录司,统理天下僧尼。其成员有左右善世,正六品;左右阐教,从六品;左右讲经,正八品;左右觉义,从八品。地方僧官部分,府设“僧纲司”,有都纲、副都纲各一员;州设“僧正司”,内置僧正一员;县设“僧会司”,内置僧会一员。这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四个层级,体系严密的制度。但是,僧录司并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机构,而是隶属于礼部统辖之下。
左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右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左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右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左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右觉义。左善世——是戒资,此时受僧录司之任命者,则有左善世,右善世宗泐阞,左阐教智辉,右阐教仲羲,左讲经玘太仆,右讲经仁一初,左觉义来复,右觉义宗鬯,此洪武十四年所制定。
道器高峻——道貌岸然,得道高僧的形象高不可攀。
襟度开朗——气宇轩昂。
据猊挥麈——佛教称佛所坐处叫“猊座”(狮子座); (主zhǔ),领头的鹿,此处指鹿尾,通常作为拂尘。
浮图——亦写作浮屠,梵语“宝塔”的音译。
庆赞——在庆典中当司仪。
大报恩寺——在今江苏苏州市北。极其华丽,有塔十一层,战乱中被毁,后重建为九层,因前有卧佛,又称卧佛寺。
稠叠——稠密而重叠,即丰厚。
中官——皇宫大内的官,即太监。
留偈而化——留下偈语而灵魂升天。偈(计jì),佛经中的颂词。梵语偈佗的简称。四句为一偈。
灵蜕——灵魂飞走而留下躯壳。
方外——世俗之外,指佛道之人,处于世俗之外。此处估计陈琏笔误,本应作“方内”,世俗之中。
駸駸(侵qīn)——马行快速貌。
右觉义——僧官名,详见本文注
之“左阐教”。霔心田,僧名,霔,同注。
刻梓——以梓木雕版,指出版。
(译文)古时东晋至南朝宋之间(420-479),佛门长老如道林、道安远法师、休上人,与他们交游的人如谢安石、王羲之、谢灵运、鲍明远等人,都是当世响噹噹的人物。因此这些高僧的声名品德,亦因此受到尊重。到唐朝的高僧文畅、皎然、贯休,宋朝的秘演、惟俨,元朝的广智,我朝的全室、来复几位老禅师都卓越地以诗文闻名于世,继后就有南州公。
南州公是绍兴山阴陆氏的子孙,宋朝宝章阁待制某人的后代,自幼聪慧过人,一心仰慕西方的佛教,拜普济寺寺僧雪庭为师,谨遵戒律,潜心佛门经典,后来听说别号叫具庵的玘公学贯中西二教,倡导普福、演福几个道场,南州公便前去拜师,玘公一见就器重他,凡是佛教儒家经典、微妙的语句和深奥的意旨,都为他解说。南州公当即领悟,大有收获,参悟之余,尽力地将感慨作为词章,有古时作者的意境。洪武戊午(1378)年,全室等人奉诏注解《楞伽金刚心经》,南州公侍奉在具庵左右,注释讨论的功劳很多,后来主持孤山的玛瑙寺,姑苏的北禅寺,弘扬北禅的宗旨,远近的教徒前来归依。当时宗教老一辈的名宿,如日东明、声九皋、佑启宗等人,无不称赞,于是隐然有声望在福建浙江之间。
甲子(洪武十七年、1384)那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听说南州公的贤德名声,召为僧录,担任右讲经,诏书给予褒扬尽至,不久诏命住持天禧寺,由左阐教升任左善世。南州公道貌岸然,气宇轩昂,坐在佛座上挥动拂尘,学徒云集,仁的声名义的实在,像河川一般流动、山一般屹立,勋戚公卿们无不礼敬,四方的士大夫君子们仰慕他的为人,往往以书信来自我介绍。太宗文皇帝(明成祖朱棣)继登帝位的初期,诏命这个教的道衍公主持教里的事务,南州公向来与道衍公友善,以左善世的位置让给他,之后自己做右善世,文皇帝允许他的请求,后来道衍公进升为少师,对待南州公更加友善。
永乐四年(1406),奉诏修建天禧宝塔建成,皇帝乘车驾前来观看,特别命令南州公主持宝塔的落成庆典,霎时祥光焕彩,皇帝喜动龙颜,万人赞叹。仁宗皇帝临朝执政(洪熙元年1425),宠信眷念更加隆重,想到南州公年老,要他回去大报恩寺,赐给许多礼品,派遣太监护送他回去。宣德元年(1426)秋七月二十八日,南州公呈现小病而吩咐后事于现在的讲经唯实,留下偈文而升天,他的徒弟,将他灵魂脱后的肉体建塔于长干西南的凤岭。达官贵人、佛门之外庶民一万多人,讣告向外宣告,皇上派遣行人王麟前来致祭,赐塔院的名字为《凤岭讲寺》。
南州公自从成为善世,总领佛教,以忠心硕德,受到列位圣上的赏识,被公卿尊重,际遇非凡,名望之高,并非道林、道安、远法师那一辈所能企及。况且他的文章简洁优美,远远超过世俗人;诗就本着性情,止于礼义,他的音韵和谐平和,他的用词高雅得体,大有唐人追随者的境界,为朝中朝外的人们所共推崇,没有持不同意见的人。文畅、秘演、广智、全室几位老前辈,岂能够专美于前呢。南州公的高徒右觉义霔心田收集南州公平时所作的诗文稿件共若干卷。叫做《雨轩诗集》,雨轩,是南州公的别号呀,刻版付印用以流传,征求我作序言。我昔日与南州公有世俗之外的交情,道义上不可推辞,姑且列举他的详细履历作为序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