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古隆兴墓表

1485 处士古隆兴墓表

(原文)惠阳有隐君子,讳隆兴,古氏,既终。其孤国子生宗器,奔讣归奉襄事,道南京,以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公山所为薶铭,翰林修撰尹公凤岐所为行实,授予请表其墓。

按状:处士先世虔之雩都人,元至治间,讳衡者知循州,卒于官,子孙因占籍焉。曾大父万三,英伟有才略,至正癸未,草寇窃发,行省署为巡检,屯结乡兵拒贼,民赖以安,至今称其处曰古寨。曾叔父万四,至正丁亥,倅英德州,寇犯境,与其子力战而死。大父讳伯臣,循州税课司提领,因时抢攘,解印而归。父讳彬,字文质,以隐操自高,母徐氏。处士警敏有至性,img事父母以孝称,待宗党亲友咸中礼节,里有傲狠者,则以善言化导之,有争忿来诉者,得一言则心服而去,素以资甲于乡,而周穷恤匮恐后,贷人以粟,许其自概,img有不能偿者,焚其券,乡里德之,称为长者。

居尝语其子曰:“吾早丁时艰,img不能力学,至今为恨,汝曹生逢圣明,可不思奋励以绍前人之光乎?”遂遣长子宗器肄业邑庠。宣德八年,img其家充里长,虑编民有贫富,丁有多寡,img与众佥议均而定之,又虑富者弗听,躬往谕之曰:“若差徭不平,贫者必致逋逃,富者愈累重矣。”众皆悦服,一如所定,回至中途得暴疾,绝而复苏,预知其不起,语同行者归属次子珪曰:“汝兄远居大学,家务不能理,汝宜服勤畎亩酬应门户,img所定赋役,慎勿更改。”临终精神志气无一语乱,语毕翛然而逝,img实宣德七年十月初二日,img距所生己酉二月初二,img寿六十有四,葬城东北鳌之原。

配邓氏,有贤行。丈夫子二:img长琏,字宗器,即速文者;img次珪,字廷器,孙男三:曰楫、曰朴、曰荣,孙女二:曰滢贞、曰滢洁。

於戏,古氏自雩都徙龙川,img其后仕者,悉有惠泽及人,或以死节著闻,其家隐然为一邑之望,至处士又克浚庆源,以裕其后,今宗器卓有才名,行膺禄秩,所以光于前人者,计日可待,然则天之报施善人,不亦昭昭乎。因摭处士行实之概,img以表于墓,俾后世子孙有足考焉。

注释:①薶——同“埋”。埋铭,藏入墓内的碑记。②行实——履历。③虔之雩(余yú)都——雩,山名,相传此山祈雨特灵,江西雩都县因境内有此山而得名。④元至治——元英宗年号(1321-1323)。⑤知循州——作循州知府循州,在广东。⑥占籍焉——落籍在这里。焉,于此。⑦至正癸未——至正三年(1343)。⑧至正丁亥——至正七年(1347)⑨倅(脆cuì)——副职,此处指州官副手。英德州,在广东。⑩因时抢攘——因社会动荡。img至性——厚道。img许其自概——答应他根据能力归还。概,量img早丁时艰——少年遇到时局动荡。img宣德八年——1433年。img丁有多寡——人口有多或少。img(犬quǎn)亩——田间。img翛——同“倏”(叔shū),极快。img宣德七年——1432年。img己酉——洪武二年(1369)img丈夫子——长大成人的儿子。img於戏——於同“呜”,戏同“呼”,鸣呼,感叹声。img龙川——广东县名。img(直zhí粤音脊,莞音这)——选取。

(译文)惠阳县有个隐居的君子,名叫隆兴,姓古,已死。他儿子国子生古宗器,奔丧归去处理后事,顺路南京以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所作的埋藏的碑文,翰林修撰尹凤岐所写的履历,向我请求作铭文展示在他的墓碑。

按照事迹:处士祖先是江西虔州的雩都县人,元朝至治(1321-1323)年间,名叫古衡的人做广东循州知州,死于官任上,因此子孙落籍在这里。曾祖父古万三,才智非凡有谋略,至正癸未(1343)年,草寇作乱,省里暂任他为巡检,集结乡兵拒贼,民众依赖他得以安全,至今民众称那个地方做古寨。曾叔祖父古万四,至正丁亥(1347)年,做英德州副职,贼寇侵犯境土,与他儿子力战而死。祖父名叫古伯臣,是循州税课司提领,因时势纷乱,辞官归乡。父亲名叫古彬,字文质,以远离官场为清高,母亲徐氏。处士聪敏厚道,服事父母以孝敬著称,对待宗族亲友都合符礼节,乡里有凶霸霸的人,就用好言好语感化引导他,有忿争来告诉的人,得他一句话就心服口服而去,向来以资产排全乡第一,而救助鳏寡孤独及贫困的人惟恐落后,借粮给人,允许他自己量力偿还,有不能偿还的人,烧掉他的债券,乡里的人感激他。称他为长者。

平时曾对他儿子说:“我少年遭逢时势艰难,不能努力学习,至今成为憾事,你们生逢圣明的时代,可以不想奋发向上来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吗?”于是遣送长子宗器在县学校学习。宣德八年(1433),他家担任里长,考虑到户籍的居民有贫富、人丁有多有少,与众人商议平均分摊赋税徭役,又考虑到富人不听,亲身前去讲明说:“若徭役不平均,贫穷的人必然外逃,富人愈加负担繁重了。”众人都心悦诚服,一律同意所定。回来走到中途得急病,死而复生,心知这回死定,让同行的人归去嘱咐次子古珪说:“你兄长远在大学,不能打理家务,你应该致力田亩,应酬门户,所定下的赋税徭役,千万不要更改。”临终时神志清醒,说完话很快死去,实是宣德七年(1432)十月初二日,距所生已酉(1369)年二月初二,寿龄六十四岁,葬在城东北鳌山的高地上。

原配妻子徐氏,有贤淑的德行,长大成人儿子两个:长子古琏,字宗器,即请求铭文的人;次子古珪,字廷器,男孙三人:叫古楫、叫古朴、叫古荣,孙女二:叫古滢贞、叫古滢洁。

哎,古氏自从由雩都县迁徙至龙川县,他后面出仕的人,都有惠爱与恩泽及于人,或以壮烈牺牲扬名,他家无形中成为一县的旗帜,到处士又能够疏通福庆的源泉,为后人造福。现在古宗器大有才名,即有官位,作为重振家声的,屈指见到,这样说来,老天回报作了好事的人,不是明明白白的吗。因此摘取处士事迹的大概,以公开在墓碑,让后世子孙有充分的凭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