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阳《马氏族谱》序
(原文)予友马子谅以所修族谱一篇,属文为序。①
按其先汴人,②系出宋名臣马光祖之后,③有曰必兴者为江淮统制,④因居滁阳全椒之龙山。五世孙九成有文武才略,元季举义兵,⑤历官至万户。⑥从太祖高皇帝渡江,⑦屡尝从征,多建奇绩,因征番易,⑧殁于阵上,念其忠,以其弟九思于和州闲住,遂为和州人。自统制以来,有为儒学提举配李夫人,⑨以贞节受旌表者、有为府教者、⑩有为宪掾者,皆卓卓有声。而万户九成尤表表,见称于时。
今子谅聪敏有至性,以明经登高科,所至未可量,然非前人积累之厚,奚以致是哉。昔周官小吏奠世系、辨昭穆,
以掌邦国之志,此谱牒所由昉也。
有志于宣昭祖烈垂范后嗣者,
可不以谱牒为重乎。若子谅是举,可谓知所务,而无忝统制之后矣。为马氏子孙,载观斯谱,
岂不有以兴孝悌之心乎。
予重子谅之请,书以为序。
注释:①属文——同“嘱文”,吩咐作文。②汴人——即汴梁人,河南开封人。③马光祖——(约1201-1270),字华父。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人。宋宝庆二年(1226)进士。以沿江制置使、江东抚使等街出任建康知府。以公用器皿钱20万缗 支犒军民。削减租税,收养鳏寡孤疾,兴学校,礼贤才,招兵置寨。离任后,建康百姓怀念不已。理宗闻知,命以资政殿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学抚使衔,于开庆元年(1259)再任建康知府。④统制——官名。北宋出兵作战时,常于诸将中选拔一人为都统制总管诸军,系临时派遣,并非官名,兵罢即省。⑤元季——元朝末年。⑥万户——官名,元置,世袭军职,设万户府,分上、中、下三等,人数为七千、五千、三千。⑦太祖高皇帝——指朱元璋。⑧番易——版本有误,实为“鄱阳”,阳字另写成“昜”,容易错认为“易”。⑨儒学提举——儒学掌管,即教谕。⑩府教——此处指学正,当学正与教谕并提时,学正比教谕高一级。犹如府比县高一级的意思。宪掾(愿yuàn)——县令的属员。
奚——何。
昭穆——见1116篇注③。
昉(纺fǎng)——起始。
祖烈——祖宗的功绩。
载观——载,古文语助词,无义。
孝悌(替t粤音弟)——对父母好为孝,对兄长好叫悌。
(译文)我的朋友马子谅以他所修的族谱一篇,嘱咐我作序言。
据说他的祖先是开封人,是出于宋代名臣马光祖的后代,有叫马必兴的做江淮统制,因为居住在滁阳郡全椒县的龙山。五代孙马九成有文武的才略,元朝晚年带领义兵,做官至到万户。跟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渡江,转战各地,屡建奇功,因征伐鄱阳,死于战阵上,皇上念他的忠诚,让他的弟弟马九思在和州闲住,于是成为和州人。自马必兴统制以来,有儒学教谕的元配李夫人,以贞节受到表彰、有府学学正、有县令属员,都名声响亮。而万户府的马九成尤其优秀,备受称赞于当时。如今马子谅聪敏厚道,以明经登上科举,日后前程未可限量。但若不是前人积累的深厚,怎可以达到这种状况呢。昔日周朝设了专职小官定世系、分父子,来掌管国史,这是族谱的开始呀。有志于宣扬祖先的功绩给后人作榜样的,可以不以族谱为重吗。如马子谅此举,可以说是知道应该做的事,而无愧于统制的后人了。作为马氏子孙,看了这族谱,孝悌之心岂不是油然而生吗。我尊重马子谅的请求,作了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