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亭诗》序

1240 嘉禾亭诗》序

(原文)永乐元年秋八月,有嘉禾二本,各一茎三穗,生于鰲台、王鲁夫场圃之亭前,翠苗濯露,修茎摇风,厥花芃芃,厥实栗栗,金穗罢稏,色愈鲜明,观者咸啧啧叹息,以为嘉祥。乡先生欧以齐,遂以嘉禾名其亭,能言者复形诸歌诗,因属文纪其实。

余惟嘉禾钟美于天地,著见于古今多矣,稽诸夏时,异本同颖;殷时同本异秀;周时三颖同秀,是后见于致治之世者,不可殚举。方今圣人御极,img至德昭融,img和气充畅,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矧嘉禾乎。img於戏,img海滨业农之家,鳞次栉比,img嘉禾之生,不于其他,而于王氏,其所感召,岂无故而然。

王氏之先,兴化莆田人,宋宣和间,承事公始迁宝安鰲台之南以居,迨今十有一世,族大而蕃,习尚诗礼,和气蔼然,薰蒸里闬。img鲁夫尤笃义嗜学,早有俊声。洪武中以良家子被选,隶京卫亲军,有声辕门大府间,img既代归,img日以耕读、奉母、睦族为事,乡邑谈守礼者必归之。今嘉禾生于其家,岂非孝义之实、和气之积所致欤?img

尤当力行弗怠,以副嘉应,则福庆之来,犹川之方至,岂有涯哉。既述其事,复系以诗:

圣皇御极兮,纷祯祥之沓至。维嘉禾之发生兮,实和气之所致。

由德门积庆兮,毓斯祥于盛世。方修茎之挺生兮,复灵苗之交翠。

凌清霜而既实兮,分一茎而三穗。来耄倪之丛观兮,img聆欢声之腾沸。

由嘉种之不恒有兮,始为时之攸贵。愿益敦其所积兮,img绵家声而弗替。img

注释:①鳌台——书院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厚街村,是明代宝庆知府王恪所建。明成化十二年(1476)建于凤林长生庙侧。清乾隆时,书院因日久倾圯,族人合力移建于菊山侧(现菊塘坊宜作“菊堂坊”,为纪念王氏七世祖王菊堂而起名详1042注①)。书院分三进,中堂高挂雕字木匾,上刻“师古圣贤”四个大字,是状元庄有恭手书。两旁巨大的立柱上刻有榜眼冯愿手书的对联:“学贵因时,通古今之谓士;地原毓秀,树梁栋以成材”。大门上方镶有清末探花布政使陈伯陶手书“鳌台书院”四个大字的石匾。门口两旁还有用青花岗石刻成的对联:“鳌海澄波看锦鳞而跃浪,彭峰耸翠兆文笔之生花”。书院创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培育出像王缜尚书等一大批古今名人。②厥花——它的花;芃芃(蓬péng),草木茂盛貌。③其实栗栗——其实,它结的稻米;栗栗(力1ì粤音律),坚硬,结实。④罢稏(亚yà)——稻种之名。“罢”字左边有“禾”字旁。⑤啧啧——称赞声。⑥乡先生——退休官员中的德高望重者。⑦能言者——指善于文辞的人。⑧属文——属同“嘱”,吩咐;文,指作文。⑨是后——此后;致治之世,太平盛世。⑩殚(单dān)举——尽举,全部列举。img方今——如今,御极,治理天下。img至德昭融——至高无上的道德,使天地一片光明。img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img鳞次栉比——形容民居像鱼鳞、像梳齿紧连着。img薰蒸里闬(汗hàn)——里门。img辕门大府——文武大员之家。img既代归——后来接替的人到了,他回老家。img欤(余yú)——么,吗。语气词。img耄倪——老少。丛观,围观。img益敦——更增加。img弗替——永不衰退。

(译文)永乐元年(1403),秋八月,有嘉禾两棵,一株三穗,生于鰲台、王鲁夫农场的亭子前面,稻叶含露,长秆迎风,后来禾花茂盛,果实累累,金穗良种,颜色分外鲜明,观看的人都啧啧称奇,认为是大好兆头。乡先生欧以齐就以嘉禾作为亭的名字,善于文辞的人又以诗歌来歌颂,因此嘱咐我作序言纪录此事。

我想嘉禾聚天地之间的灵秀,见于古今著作已很多了,稽查夏朝时不同株而同穗;殷朝时同株而不同穗;周朝时三穗同时开花,此后见于太平盛世,不胜枚举。当今圣人治理天下,至高无上的道德,使天地一片光明,和气笼罩,吉祥之物,无不尽现,何况是嘉禾呢。唉,海边务农的人家,密密麻麻,嘉禾的生长,不在其他人家,而在王氏的家门,他所以能够感应上苍、致此吉祥,岂会是无缘无故的呢。

王氏的祖先,是福建兴化莆田人,宋朝宣和(1119-1125)年间,承事公开始迁入东莞鰲台的南面居住,距今有十一代人,族大而兴旺,热衷诗礼,和气一团,薰陶里门。王鲁夫尤其热衷义举又好学,早有美名。洪武年间以良家子被选拔,隶属京师亲军,驰名于文武大员之家,退役归来,每日以耕读、侍奉母亲、和睦族人为事务,乡县里谈及守礼的人必然归于他。如今嘉禾生在他的家门,岂不是孝义的结果、和气的积累所致吗?因此更应当努力不懈,以符合嘉祥的感应,那么福庆的来临,好如河水刚到,岂会有止境呢。既讲述他的事,又赋诗一首:

圣皇一统布恩隆,万种祯祥汇聚中。这里嘉禾因破土,实为和气四时充。

播种人家长积善,进而吉兆现田东。挺拔禾枪时带露,轻盈长叶翠迎风。

不畏清霜初结子,既而三穗一支同。老少围观真热闹,欢声震地动长空。

嘉种百年难一遇,物稀为贵赞人丛。但愿善门长积善,家声绵远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