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堂翟公墓表
(原文)公讳喜,字悦民,怡堂别号也。世为东莞人,初祖仕宋为府佥,①曾大父龛,宋进士,后为本邑主簿,有惠政,大父伟卿,父伯常府君,②娶安人李氏,淳夫公女也,相家孔宜。府君六子:长即公,次博民、晋民、德民、俊民、政民。
公博学富才识,为其师李可仁器重,时科举法严,补德庆、韶州二路椽,③卓有能名。元季,岭海弗靖,遂弃归。广东宣慰司都元帅世杰班恃宠作威福,闻公名,强起之,既见与语,公即以古之忠臣节概以对,世杰班喜曰:“世固未尝无才,但上之人不能用耳。”欲留之与计事,竟以他故脱归,后世杰班事败,人皆服公有先见之明。
至正乙亥,④群盗陷邑城,公依外家伍氏,未几羊城亦陷,复回东莞。适岁饥,或以不义物来遗,却之不受,惟督诸子贸易给朝暮。时据乡土者杀人不啻犬彘,⑤白沙村氓邓昆德十余辈被拘执将就戳,其家以急来告,公挥一扎,释数人命。洪武戊申夏四月,⑥大明兵取广东,岭海平定,始迁故居,视先世所积物无一在者,惟聚秀楼独存,⑦公因叹曰:“此皆身外物,毋足惜,幸得老身脱于乱离,得遇圣明,以终天年足矣。”每县令下车即其家,⑧访以时政,成宾主礼而去。乡人纷争不解者来告,辄谕以理,两释之,退无后言。邑庠大成殿岁久寝坏,⑨番阳詹公勖来知县事,⑩欲新之,视工费浩大,在犹豫间,公曰:“学校风化之地,王政所先,明公为天子吏,岂可视其弊而不加之意乎?使明公不为之,尚谁望耶,”詹公谢曰:“先生之言是也。”遂捐己俸为倡,一时寮属洎邑人咸助之资。
不半载讫工,殿庑堂舍壮丽,为诸邑最观,府庠教授罗文焕修学碑,则公赞襄之力可见。
公早失怙恃,克自树立,主诸弟之婚,咸得其宜,友于之情,愈老弥笃,惟弟博民先卒,抚其遗孤犹己子。两娶安人伍氏,有淑德,子三:长世良、次世保、世明,女一,即吾母也,孙男五:应辛、应隆、狗奴、用衡,用昇。曾孙二,孙女三。公春秋既高,见诸子皆成立,家务率付之,燕处超然,岁时会亲友,虽沉酣而不越于礼。生于故元至大辛亥八月十六日,
卒于洪武十六年癸亥六月十二日,
寿七十三,祔葬府佥公墓右,
从遗命也。
公为人神清气朗,鬚眉如画,孝友出于天性,信义著于人,材能称于众,盖无忝于先世,有古人之风,琏忝为甥子,因用衡之请,特书此表于墓,俾后人有稽云。
注释:①府佥——官名,宋各州府的幕僚,其职务为协理郡政,掌管文书。从六品。②府君——对已故父亲的尊称。③路——宋朝行政区划名。椽,版本有误,应是掾(愿yuàn),衙门附属官吏。④至正乙亥——版本有误,至正无乙亥,应是“己亥”,至正十九年(1359)⑤不啻(炽chì)——无异于;犬彘(智zhì),狗与猪。⑥洪武戊申——洪武元年(1368)。⑦聚秀楼——陈琏外公家的楼,在县城南门大街附近。⑧下车——县令乘公车上任,下车表示到任。⑨(侵qīn)——逐渐。⑩勖(旭xù)勉励。此处用于人名。知县事,做县令。明公——权贵长官的尊称。
洎自(寄jì)——到,及;咸,都,皆。
怙(户hù)倚仗。怙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怙恃”成为父母的代词。
至大辛亥——至大四年(1311)。洪武十六癸亥——1383年。
祔(付fù)葬——合葬。
孝友——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叫友。
甥子——古代外孙称甥。陈琏是翟怡堂的外孙,所以称甥子。
(译文)翟公名叫喜,字悦民,怡堂是他的别号呀。世代是东莞人,始祖出仕宋朝是府佥,曾祖父翟龛,宋朝进士,后来成为本县的主簿,有德政,祖父翟伟卿,父亲翟伯常府君,娶安人李氏,是李淳夫的女儿呀,主持家务十分得当,府君有六个儿子:长子即是翟公,次子博民、晋民、德民、俊民、政民。
翟公博学才识丰富,被他的老师李可仁赏识,当时科举法规森严,补授德庆、韶州二路的属员,很有才能的名声。元朝末年,广东局势动荡,于是弃官归来,广东宣慰司都元帅世杰班恃宠作威作福,听见翟公名气,强行起用,既见面和他说话,翟公当即以古时候忠臣气概节操来对答,世杰班欢喜说:“世上并非无人才,但上面的人不能用罢了。”想留下翟公一起计议政事,翟公后来以其它的借口脱身归来,结果班世杰事败,人们都佩服翟公有先见之明。
至正乙亥(1359)年,大批强盗攻陷莞城,翟公投靠外家伍氏,不久羊城亦陷落,又回到东莞。适逢这年饥荒,有人以不义得来的物件送给他,他推却不接受,只有督促几个儿子做买卖来供给早晚的饭食。当时占据乡土的人杀人无异于猪狥,白沙村民邓昆德十多人被拘禁将要杀害,他们家属事急来求,翟公手写一纸,就能解救几条人命。洪武戊申(1368)年夏四月,大明兵占领广东,岭海平定,开始迁回莞城故居,看见祖先世代所积累的物件无一幸存,只有聚秀楼还在,翟公叹息说:“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可惜,幸而老身逃离乱世,得遇圣明时代,以享尽天年就满足了。”每逢县令上任来到他的家,以时政请教,完成宾主之礼而去。乡人纷争不能解决的人前来投诉,都讲明道理,而两边解开心结,回去都无意见。县学校的大成殿年久逐渐败坏,鄱阳县的詹勖来做东莞县令,想重新修建大成殿,看见工程费用浩大,正在犹豫不决之间,翟公说:“学校是教育机关,是王朝政治的重点,明公作为天子的官吏,岂可以看见它破败而不加以注意呢?假使明公不作为,还可以指望谁呢。”詹公认错说:“先生的话是对的啊。”于是捐献自己的俸禄作为倡导,一时之间同事们乃至县里的人都来捐助修建的资金。不到半年完工,大殿走廊课堂宿舍壮丽,是几个县最壮观的景点,府学教授罗文焕建学碑,那么翟公辅助的力量可以看见。
翟公早年失去父母,能够独立,主持几个弟弟的婚事,都很得当,友爱的情义,越老情更深,只有弟弟翟博民先死,抚育他的遗孤犹如自己的儿子,两次娶妻,安人伍氏,有贤淑的德行。儿子三个:长子翟世良、次子翟世保、翟世明,女儿一个,即是我的母亲呀。男孙五人:翟应辛、应隆、狗奴、用衡,用昇,曾孙二人,孙女三人。翟公已是高龄,见几个儿子都成了家,家务都交付他们,无牵无挂地享清福,冬年时节会见亲友,虽是沉醉而不会失去礼数。翟公生于前元朝至大辛亥(1311)年八月十六日,逝世于洪武十六年(1383)癸亥六月十二日,寿龄七十三岁,祔葬在府佥公坟墓的旁边,是遵从他的遗命呀。
翟公为人神清气朗,鬚眉如画,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是出于天性,诚信义气人所共知,才能扬名于众,那是无愧于祖先,有古人的风度,陈琏我作为外孙,因翟用衡的请求,特作此文刻在墓碑上,让后人有所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