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处士王观泰墓志铭
(原文)处士讳观泰,姓王氏,世为宝安人,①所居在京子堡、石冈之莆心,素称诗礼家。其先世及父文暹,俱有隐德弗耀,②母李氏。处士自髫年知读书,③性重厚、寡默不事浮靡。④事父母孝谨,处同气友爱。以耕读为业,未尝趋势利。所积有余,喜周人急,所置产业日益充拓。弟贵伯与之同居,见其年耄,⑤不忍分异,怡于之情终始无间,⑥于人情物理,⑦靡不通练。
早岁,当元鼎之沸,⑧乡里弗宁,安分者鲜,⑨处士能毅然以礼义自持,不变所守,人高其行。配孺人李氏,⑩有淑德,相夫君、教子女、睦妯娌,族姻咸称之。丈夫子三:长可俊、次可忠、可秉。女二,黎四安、陈季孙,其婿也。孙男七:钟、鼎、鼐、势、雄、项、德,皆知学敦礼,克承其家。
处士生于故元至正丙戌七月初八,终于宣德二年三月初三,寿八十二,孺人生于至正癸巳九月十六,终于正统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寿九十有六。
初,处士语诸子曰:“我倘不讳,
当葬我本里小圆冈之原。”至是,可俊等遵治命,于终之年十二月十二日,依礼葬焉。后以孺人与之合葬,具处士行实,
遣子鼎来谒铭,遂为之铭曰:
胡积之丰,而啬其逢。铭于斯封,垂誉无穷。
注释:①宝安——东莞的古称。陈琏好古,常以古名代今名。②隐德弗耀——行善不张扬,通常指远离官场的人。③髫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将头发梳上顶,即为成人。髫(条tiáo)年,即少年。④不事浮靡——不喜欢张扬。⑤年耄(冒 mào)——年老。⑥怡于之情——版本有误。甲,当是“友于”之情。《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于”字本属介词,后常“友于”连用称兄弟间的友爱。乙,当是“怡怡”之情。《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怡怡,后用来形容兄弟之情。⑦人情物理——指待人接物。⑧元鼎之沸——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如锅中之水沸腾)。⑨鲜(癣xiǎn)——少。⑩孺人——妻的通称。丈夫子——长大成人的儿子。
宣德二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
寿九十有六——按生卒年计算,只得九十三岁,除非卒年为正统十三年才是九十六岁,不知何处有误。
不讳——指死亡,不便说出。
行实——履历。
(译文)处士王观泰,世代为东莞县人,所居地在京子堡、石冈的莆心。向来称为诗礼之家,他的先祖以及父亲文暹,都有做好事不扬名的美德,母亲李氏。处士自少年起认真读书,性格持重而敦厚,沉默寡言不喜欢张扬,对父母孝顺谨慎,兄弟友爱,以耕读为生,未尝趋炎附势,所积有余,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所置产业日益扩展,弟弟贵伯与他同住,见弟弟年老,不忍分居,兄弟之情始终如一,于人情世故,无不通晓熟悉。
早年,当元朝动荡,乡里不安宁,安分的人很少,处士能够毅然以礼仪自重,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人们认为他的行为高尚。原配妻子李氏,有贤淑的德行,相夫君、教子女、和睦妯娌,族姻都称赞她。长大成人有三个儿子:长子可俊,次子可忠、可秉,女儿二人,黎四安、陈季孙,他的女婿呀。男孙七个:钟、鼎、鼐、势、雄、项、德,都认真学习热衷礼教,能够继承他的家业。
处士生于故元至正丙戌(1346)年七月初八,终于宣德二年(1427)三月初三,寿龄八十二岁,孺人生于至正癸巳年(1353)九月十六,终于正统十年(1445)九月二十五日,寿九十六岁。当初,处士对几个儿子说:“倘若我死后,应当葬我在本乡小圆冈的高地上。”于是,王可俊等人遵循遗命,于父亲死的那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依礼埋葬了。后来把孺人与他合葬,准备处士的履历,派儿子王鼎来拜访请求我作铭文,于是为他写了铭说:
感慨王公,积德能丰。空有才德,机遇难逢。
圆冈原上,铭立坟封。路人瞻仰,垂誉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