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上清观碑
(原文)上清观在道家山,山在邑城西南隅,①截然而立,巍然而高,琅然而秀,去罗浮不远百里。②相传昔有凤凰来集,因名凤凰冈,遂建台曰凤凰台。观距山巅,旧为延真祝厘之所,③岁久碑坏,莫详攸始。
旧志云:宋政和甲午,邑令杨绘相地改创,淳熙戊申,邑令王仲行重修,未就绪而去,邑尉蔡廷发继完之。是后建修不一,观左有雁塔,建于淳祐中,邑进士题名其上,④后紫霞崔真人于观左建坛礼斗,及绘南北斗星君像于观中,笔法高古,不类尘世画。及尸解去⑤遗一履,道士李日休即坛址建亭,曰仙履亭。据高爽俯瞰城市,江山环回,万象呈露,凭高肆瞩,足以极登临之胜。亭以紫霞而著名,观亦赖以振发。后白玉蟾来寻紫霞不遇,⑥因赋七言近体一首,语意不凡,书体亦异,诗板旧藏观中,自后坛亭已废,气象荒凉,游人往来,几不可留以极登临之兴。
幸而斯观独存,然久阅岁星,栋楹蠹朽,⑦卫邑缙绅士庶,⑧至者咸惕然不遑宁。⑨佥议曰;⑩“若补樗剔腐,支倾柱欹,非久远计,且非崇奉上真之意,宜重修建,庶历永年。”适方士章贡黄秀野云游至,众以其有道行,请主其事,遂发心募缘,闻者乐施恐后。乃鸠工度材,撤其旧而新是图。邑人陈似愚、夏侯子胜、杨南江、戴祚养等,实董厥事,协心同志,克相其成。若仪门,若文昌祠,若像设俱焕然一新。肇工于洪熙元年乙巳秋八月,讫工于宣德元年春正月。规模雄丽,视昔有加,于崇奉为称。
众以予稔其由,乃不远万里,驰书西蜀,属文纪其实。
予推历代道观之建,非徒崇清净无为之教,与备物荐信,
揭虔妥灵而已,
臣子延真祝釐,
归福于上,
及禬袷禳祈祷者,
必于是焉。斯观之建,诚不可后也。然有观以来,未睹斯胜,殆山川炳灵,
明神默祐,俟时而兴乎。今文武缙绅士庶,咸奋是举,
成此壮丽奇伟盛事,是可嘉已,矧观昔为真仙涖止之所,
事迹显著,人能言之,履其地、思其人,宁不飘飘然有凌云之志哉。于是为之考辨山川胜概,灵踪遗迹,发挥斯观兴作之由,以为后人劝,复系之诗云:
道家之山南海壖,云气近与罗浮连。灵鸟何年来翩翩,高台表瑞人争传。
琳宫巍然居山巅,雕簷画栋凌云烟。曾闻昔日来真仙,霞衣玉佩相后先。
鸾笙鹤驭久不还,瑶草离离朝露鲜。亭台亦随陵谷迁,
独有观宇犹依然。
年深华构已非前,震风凌雨增烦悁。迩来兴修集众缘,像设藻绘尤清妍。
晨钟暮鼓喧法筵,崇奉祈祷心意虔。上祝圣寿高齐天,岂但芝室空谈玄。
后人趾美宜勉旃,仙风道气长绵绵。刻辞喜有苍珉坚,
为纪胜迹垂千年。
注释:①邑城——陈琏是东莞人,故邑城指莞城。②罗浮——粤中名山。相传罗山之西有浮山,为蓬莱之一阜,浮海而来,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相传葛洪在此得道。③延真祝厘——延真,请神仙;祝兄厘,祭而祈福。厘,本作“禧”,祝厘即祝福。④邑进士——此处指贡士,非殿试(廷试)后金榜题名的进士。贡士,指会试合格的举人。⑤尸解——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去,留下尸体魂魄升仙去了。⑥白玉蟾——道教南宗五祖,内丹派南宗创始人,俗姓葛,祖父起落籍琼山,1134年出生于今海口市美安镇典读上村。六岁时他随母改嫁澄迈县永定村白家,改姓白。平生游历名山胜景无数,罗浮、武夷山史有记载,海丰仙人洞或是他羽化地。他才华横溢,诗书画俱佳。⑦蠹(杜dù)——蛀虫。⑧卫邑——卫,详564篇注①。邑,县城。缙绅,详685篇注③。士庶,文人与百姓。⑨咸——皆,都。惕然不遑宁,惶恐不安。⑩佥——众人。适方士——正好游方道士;章,贡,章水与贡水合流称赣江,此处指江西。
予——我;稔,熟悉。
属文——同“嘱”文,吩咐作文章。
备办荐信——安排好祭物。
揭虔妥灵——尽心安置神灵。而已,就算了。
臣子——指信徒。
归福于上——为皇上祝福。
禬(会huì)祈祷——禬,祭名。古代举行祭祀祈祷,以消灾解病。
炳灵——显赫的神灵。
咸奋是举——都积极参加这项善事。
矧(审shěn粤音诊)真仙涖止——神仙来往。
道家之山——即道家山,上清观所在之山名。在东莞城西南角。墟 (ruán粤音园),南海墟即南海边。
高台表瑞——凤凰台上凤凰来。
琳宫——华美的道教建筑。
霞衣玉佩——指崔紫霞与白玉蟾的衣着;相后先,一前一后来到上清观。
瑶草离离——仙草茂盛。此处写道家山的环境因有两真仙来往,即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本是尘世景致也变为仙境。
陵谷迁——由山变成山谷,表示人世沧桑,变化巨大。
震风凌雨——受到风雨侵蚀,表示日渐破败。增烦悁(捐juān),增烦恼。悁,忧愁。
法筵——斋坛,做法事斋坛上设斋供。
芝室——道长住所。谈玄,谈论仙家之事。
趾美——跟随着前人成功的足迹。勉旃(毡zhān),在这方面努力,旃,相当于“之焉”两字连用。
珉(民mín),像玉的石头。
(译文)上清观在道家山,道家山在莞城西南角,陡峭地屹立,巍然而高耸,翠玉般秀丽,距离罗浮山不过一百里路。相传昔日有凤凰来到此地聚集,因此名叫凤凰岗,于是建台叫做凤凰台。道观屹立山顶,旧时是延请真人祈求福佑的地方,岁月久远,碑文损坏,不知道它的来由开始。
旧《东莞县》志说:宋朝政和甲午(1114)年,县令杨绘看地进行改建,淳熙戊申(1 188),县令王仲行重新修建,未曾完成初步工程就离任而去,邑尉蔡廷发继续施工完成观的建设。此后修建不一,观的左边有一座雁塔,始建于淳祐(1241)年间,县里有人中进士的题名在上面。后来紫霞崔真人在观的左边建坛礼拜北斗星君,以及绘制南北斗星君像在观中,笔法高古,不似尘世那类图画。最后留下肉体升仙去了。遗下一履,道士李日休即在坛址建一亭,叫做仙履亭。地势高爽俯瞰城市,但见江山回环,万象呈现,凭高纵目,足以尽登临之美。亭以紫霞而著名,观亦因他而驰名远近。后来白玉蟾来寻紫霞不遇,因赋七律一首,语意不凡,字体亦奇异,诗板旧时藏在观中。自此以后坛亭已废,气象荒凉,游人往来,几乎不可以逗留,以尽登临的兴趣。幸而这个观单独存在,但久经岁月,栋梁虫蛀腐朽,本县的绅士庶民,来到都惶恐不安。众人议论说:“若是修修补补,支撑梁柱,并非长久之计,而且不是尊崇敬奉真仙的意思,应该重新修建,估计才能永久。”正好游方道士江西的黄秀野到此,众人以他有道行,请他来主持这件事。于是发心愿募捐结缘,听闻的人乐于施舍惟恐落后。于是招集工匠收购材料,拆除旧观而按照新图建造。县人陈似愚、夏侯子胜、杨南江、戴祚养等人,实际领导这件事,同心协力,能够相互帮助完成,如仪门、如文昌祠、如神像摆设都焕然一新。开工于洪熙元年(1425)秋八月,完工于宣德元年(1426)春正月。规模雄丽,看来比昔日更加庄严,于尊崇更配得上。
众人以我熟悉这座观的来由,于是不远万里,寄书信到西蜀,嘱咐我纪录它的实情。我追溯历代道观的建立,不仅仅是崇尚清净无为的宗旨,和准备供品以表诚意,做法事安置亡灵而已,信徒延请真仙祝颂,为皇上祈福,以及祭祀驱疫祈祷的人,必定在这里。这个观的建立,实在不可以落后呀。但有观以来,未曾目睹过这样的胜景,大概山川显赫之灵,灵应之神默祐,待时而兴么。如今文武缙绅士民,都积极参预这一善举,成就这件壮丽奇伟的盛事,是值得赞美的。况且上清观是昔日真仙来住的地方,事迹显著,人人能谈论此事,行走在这个地方、思念这个人,岂不是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么。于是为此分析山川胜景,灵踪遗迹,阐述这座道观兴建的缘由,作为对后人的启迪,又附加一诗说:
道家山在南海滣,云与罗浮两不分。凤凰何年来东莞?凤台飞舞人传闻。
上清观立道山上,雕梁画栋绕烟云。曾听仙人紫霞到,霞衣玉佩伴其身。
鸾笙鹤驾远远去,仙草婆娑朝露新。亭台岁久已坠落,独有道观迎朝暾。
年深堂殿已非昔,春风秋雨每伤神。近来重修集众力,摆设彩绘了无尘。
晨钟暮鼓法坛上,供奉祈神心意殷。上祝君皇齐天寿,不只方丈空晨昏。
后世继美当努力,仙风道气永因循。刻辞喜有玉般石,永纪仙踪千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