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母郑氏传传
(原文)贤母郑讳妙光,香山杨余荫之母,①西山雪庵郑可士之女也。②自幼慧淑贞静知读书,事父母孝敬,处弟妹和顺。雪庵故名族,郑夙承姆训,③克守家范,父母所爱,尝为妙选良配,得邑士杨子颜。杨亦诗礼家,为人端谨嗜学,孝友信义,人无闲言。嫁姻族之孤女四人,葬其不能葬者三丧,郑力为佽助,④未尝顾家之有无。
子颜三十二而卒,郑孀居之年才三十有四,⑤其姑垂白在堂,⑥遗孤余荫甫七岁,誓守节、养姑育子,以存杨氏。双杵寒梭,⑦一灯夜绩,攻苦食淡弥笃,⑧日则督僮奴治农圃,家日以裕,得以备滫髓之奉。⑨姑亡治棺具殓,祭葬无违礼。余荫可就外傅,遣从云岚容先生游,即知力学而植其家。郑以冰蘖自守者,⑩廿有五年如一日,杨氏之家不堕者,郑之力也。
国朝屡下明诏,旌表节义,饬励风俗,乡里耆老,欲上其事于有司,
闻于朝而旌表之。郑闻叹曰:“守节者第以自尽道耳,
岂欲求知于人也。”乃谢绝之。一日构疾渐笃,召余荫语之曰:“自汝父亡后,我劬身殚志,节衣缩口,植立门户,冀汝之成,今汝有家有子,颇克自立,我之志已伸,今可见汝父于地下矣。”言毕而逝。实永乐庚子正月二十四日也,享年五十有八,葬廖屋林山之原。
於戏,节义人之大闲,
有国家者,于匹夫匹妇,
苟有卓绝之行,不使之泯没无闻,或旌表其门闾,或登名于史牒,诚以饬励风俗之具,
有在于此矣。今观贤母郑,身承世泽,长嫔德门,
仁义之懿,本乎生资,得于家范,固异于人,不幸中失所天,
养姑育子,以全杨氏,复能谢绝父老之请,其贤足称矣。岂雪庵世泽蕴厚,流滋而间发于闺阃之秀者欤。抑亦诗礼之教,有以薰陶渐染而然也。予嘉其事,有关厚伦叙典之化,
为作杨贤母传。
注释:①香山——广东旧县名,汉时为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为东莞县地,宋绍兴二十二年以东莞香山镇为县。明清属广州府。1925年因纪念孙中山改名中山县。②西山——指西樵,广东两名山之一,东罗浮,西叫西樵。③姆训——古时有女师,对未嫁女子进行封建礼教的教育,称为姆教。④佽(次cì)助——帮助,协助。⑤孀居——守寡。⑥姑——指家婆。垂白在堂,形容年迈,满头白发。⑦双杵——描写织布机的架。⑧攻苦食淡——形容生活艰辛。弥笃,形容心坚。⑨滫髓——烹调方法之一,在煮熟食物上,以淀粉调水成浆状,淋在蒸气腾腾的食物上。广东叫打芡。⑩冰蘖——冰喻其寒,蘖喻其苦。寒苦,即生活艰辛。蘖(柏bò ),即黄蘖,又叫黄柏,乔木,高数丈,叶似吴茱萸,经冬不凋,皮外白内黄,与根入药,味苦。饬(斥chì)励——奖励。
有司——有关部门。
第——但,只。
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大闲——原义是关牛马的牢,不准突破。引申为作人的底线。
匹夫匹妇——即百姓。
风俗之具——具,完美。
长嫔(贫pín)——嫔,原义是帝女出嫁,此处将德门与皇家并列,是褒奖杨贤母道德崇高。嫔,作“嫁”字用。
中失所天——中年失去丈夫封建社会称夫为妇天。
厚伦叙典——厚伦,褒奖人伦美德;叙典,根据朝廷旌表法赐给荣誉。之化,以此使民心归附。
(译文)贤母姓郑名叫妙光,广东香山杨余荫的母亲,西樵山雪庵郑可上的女儿呀,自少聪慧贤淑、正派稳重,知道读书,服事父母孝敬,与弟妹相处和顺。雪庵这家是旧时著名宗族,郑氏素来秉承姆训,循规蹈矩,成为父母掌上明珠,曾经为她慎选夫婿,选得县里书生杨子颜。杨也是书香门第,为人端庄好学,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对朋友守信义,人们对他没有闲言。嫁出姻族的孤女四人,葬那些没有能力埋葬的三人,郑极力协助,未曾考虑自家的有无。
丈夫杨子颜三十二岁而死,郑母守寡的年龄才三十四岁,她婆婆年老在家,遗孤杨余荫刚刚七岁,立誓守节抚养婆婆哺养儿子,以保存杨氏。面对织布机双杵寒梭,一灯夜织,生活艰辛,意志坚定,每日督促僮仆耕作,家庭逐日富裕,得以备柔滑爽口食物的侍奉婆婆。婆婆死,治理棺具殓葬,祭祀葬殓没有违礼。杨余荫可以向外寻师傅,让他跟从云岚容先生游学,就知道努力学习,发展他家。郑母以寒苦操行自守,二十五年如一日,杨氏的家庭不堕落,郑母的力量呀。
国朝屡次发下明诏,旌表节义,奖励风俗,乡里的老年人,想上呈她的事迹到有关机关,奏闻于朝廷而旌表她。郑母听说叹息说:“守节的人但以自己尽职责罢了,岂会要求别人知道呀。”于是谢绝这个荣誉。一日得病逐渐沉重,召来余荫对他说:“自从你父亲死后,我尽力尽心,节衣缩食,建立门户,希望你能独当一面,如今你有家有子,颇能自立,我的愿望达到,如今可以去见你父亲于地下了。”说完就逝世了。实永乐庚子(1420)年正月二十四日呀,享年五十八岁,葬于廖屋林山之原。
唉,节义是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对于山野百姓,如有卓绝的行为,不能够使他泯没无闻,或旌表他家的门巷,或登名于史册,实勉励风俗的完美,有赖于此。如今观察贤母郑氏,身承受祖先的遗泽,长嫁自德门,仁义的美好,本于有生带来的资质,得于家庭的培养,固然异于常人,不幸中年丧失丈夫,奉养婆婆教育儿子,以保存杨家,又能谢绝父老的请求,她的贤惠足以值得称赞了。是不是雪庵世泽蕴藏深厚,余庆而偶发于闺阁精英呢,抑或是诗礼的教育,有所薰陶逐渐感染而产生呢。我嘉许这件事,有关褒奖人伦美德、根据朝廷旌表法给予荣誉来感化民心。为此作杨贤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