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张先生文集》序
(原文)闽中近代诸儒多以文章知名,惟国子监丞陈公众仲、翰林直学士林公清源与国子祭酒翠屏张先生志道,其尤著者。
先生福之古田人,元朝登泰定丁卯进士第,释褐列官郡县,①有循良风,②后丁时多艰,③留淮南者久之,复力学不倦,锐志古文辞,自先秦两汉唐宋以来,诸大家文章,靡弗周览详究,矧所友皆一时鸿儒硕士,论辨淬励有年,积之既久,渊泓涌溢沛乎其莫能御,④每操觚立言,⑤引物连喻,贯穿经史百氏,而一本于理,其气深厚而雄浑,其辞严密而典雅,不务险怪艰深以求古,不为绮靡缋丽以狥时,⑥其五七言古诗,及近体诸诗沉郁雄健者可追汉魏;清婉俊逸者,足配盛唐,盖可谓善学古人者。
在至正中,⑦尝传经璧水、⑧视草玉堂,⑨寻拜大司成之命,⑩声名赫然与陈林二公相埒,不惟中朝重之,四方举重之矣。
圣朝初定天下,例徙南京,复为学士奉使安南以卒,实洪武三年庚戌(1370)也。
先生平昔著述甚富,后多散佚,文则其子孟晦汇次,太史公景濂序之,诗则其门人国子博士石仲濂编次,学士刘三吾、长史陈南宾序之。
今诸孙南雄教官隆复以使安南,稿续而板行先生著述,至是始克全见。文采烂然足以垂后,与陈之《安雅堂集》、
林之《觉是集》并传无疑矣。
隆博学有文,克世其家,间征言为序,
顾余浅陋,奚足以知之,然不可虚辱其意,因书此以致景仰之意焉。
注释:①释褐(喝hè)——除下粗布衣裳,表示进入官场。②循良——遵纪守法。③丁时多艰——遇上时世不太平。④渊泓涌溢——渊泓,水深而面广;涌溢,汹涌澎湃。此处用来比喻胸中学问之富有。⑤操觚(姑gū)——古代用来写字的木板;操觚,指执笔写字。⑥绮靡缋(通“绘”)丽——形容辞藻华美。⑦至正——元朝惠宗年号(1341-1367)。⑧传经——指讲学;璧水,指国子监。⑨视草——给帝王诏书润色;玉堂,指翰林院。⑩大司成——国子监中掌音乐的官,并帮助祭酒教授生员。相埒——相似。
举重——举,皆,都;重,敬仰。
太史公景——即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浙江人,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四先生”。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刘三吾——元延佑五年(公元1319年)戊午正月十八亥时生,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八月十七日巳时殁。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百废待兴。为选拔人才,他决定恢复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不料却酿成了我国科举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湖南茶陵人刘三吾就是事件的主角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入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对考试官严加治罪。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61名,是为夏榜。因所录6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陈南宾——名光裕,湖南茶陵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元末时期为全州学正。洪武三年后,陈升任蜀府长史。当时蜀献王朱椿好学,对其敬礼尤甚,后为之造宅为“安老堂。
陈——指上文之陈众仲。
林——指上文之林清源。
间——最近。
(译文)福建省近代几位大儒多以文章扬名,惟有国子监丞陈众仲、翰林直学士林清源和国子监祭酒张翠屏先生(字志道),他们特别出名。
张先生是福建古田县人,元朝泰定丁卯(1327)登上进士第,脱下布衣之后几次在郡县做官,有奉公守法的风范,后来遇到时局动荡,滞留在淮南的时间很久,又努力地苦学不倦,锐志钻研古文辞,自先秦两汉唐宋以来,几位大家文章,无不从头到尾详细研究,况且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鸿儒硕士,辩论激励鞭策多年,积累的知识既久,渊博洋溢,磅礴到不能阻挡,每当执笔作文,引用事物连带比喻,贯穿经史百家,而且能够一直根据于义理,它的气势深厚而雄浑,它的文辞严密而典雅,不写险怪的词句以求古,不作绮靡瑰丽的词语以取悦于时俗,它的五、七言古诗,以及近体的各种诗,内蕴丰富、气势雄健,赶得上汉魏那个时代的水平;清婉俊逸的诗,足可以配得上盛唐时候的风格,真可谓是善于学习古人的人。
在元朝至正(1341)年间,曾经在国子监传授经学,在翰林院为诏书润色,不久升任国子监大司成,声名显赫,与陈众仲、林清源二位大人地位相近,不单是朝中倚重他,四方人士都尊重他了。明朝初定天下,按例要从燕京迁往南京,又作为学士奉命出使安南,在途中死去,实为洪武三年庚戌(1370)的事呀。
张先生平时著作很丰富,后来多数散失,文章由他的儿子张孟晦汇编,太史公宋濂作序文;诗则由他的弟子国子监博士石仲濂编辑,学士刘三吾、长史陈南宾作序文。如今他的孙子南雄县教官张隆又奉命出使安南,继续组稿刻板发行张先生的著作,至此才能够看见他的全集。文采灿烂足以垂范于后世,与陈众仲的《安雅堂集》、林清源的《觉是集》一同流传于世那是无疑的了。张隆博学有文采,能够继承他的家学,曾请我作序文,想我知识浅薄,不足以知晓它的内容,但又不可以白辜负他的心意,因此写这篇序言来表示景仰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