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龙南县王公墓碣铭
(原文)王氏之先,兴化莆田人,家于东莞鳌台,①始于十九承事,②生次春,仕宋为架阁,③至公五世矣。公讳珍,字珍卿。曰馵,④曾大父也;曰益孙,大父也;曰叔达父也。三世皆不仕,以行义闻,公幼颖异,容止进退若老成人,见者奇之,在兄弟中,特为父母钟爱,而公亦知刻励,涉猎书史,即奋拔不群,⑤事亲孝谨,处昆季友爱,待宗族亲友以义,后亲相继终,治丧营葬,情文备至,人谓其能子。
公俊爽而髯,⑥意气豁如。⑦而明当世之务,有事就之者,悉中机会。尤喜交贤士大夫,来访者,辄治具留欸,酒酣情洽而止。至如振人贫乏、拯人患难,有解衣推食之风。由是才美外见不可掩,有司强起,⑧应聘授迪功郎、⑨赣州府龙南县丞,⑩时洪武十八年五月也。龙南为邑,与闽广地相犬牙,草寇不时窃发,邑境咸罹其毒。加以官军连年征进,民多流亡,田畴荒芜,荆榛极目,豺狼狐兔,昼号夜舞。附廓之民才数百家,市邑萧条,征敛日急,号为难理。
公自下车,持以廉平,施以宽厚,同寅协恭,夙夜匪懈。适有官军驻于邑境,争索刍粮,朝夕旁午,殚力酬给,人人意满而去。然性乐易,不事威严,惟务德化,县庭之间,屏去械杻,
楹悬革鞭,亦不妄用,民投牒者,随事大小,裁决或笞或辱或戒谕,
不留案牍,民感德化,词讼为息,流亡闻风渐渐复业,田野日辟矣。
藩臬闻其能,尝檄董事邻邑,当大暑中,触炎瘴、冒毒雾,曾不顾惮,至于攻苦食淡,常人有所不堪者,乃漫焉不以为意。所至守法奉公,寓以矜恤,律度之外,不加毫末,不瘝官、不病民,而事告集。藩臬加奖,人咸德之,由是声誉四闻,可谓善于其职也。后以事至京师,寻病卒。
讣闻,缙绅大夫以及邑之吏民,莫不嗟悼。娶安人陈氏,宋镇国将军誉七世孙,
卓有淑行,子男三人:思问,邑庠生,
早卒。次思温、晋逸,克承其家。女二,方义余、黎轸,其婿也,孙男二,曰胜、曰荣,曾孙男六、孙女三。公生故元己卯十二月二十八日,终于洪武丁卯六月初七日,得年四十有九。初晋逸负公骨殖归,厄于盗,
因具衣冠,与安人合葬西山之原。
思温一日泣请曰:“吾父不幸早世,而德政之美,未昭于时,幸而得铭,信于后世,将无憾于地下矣。子知吾父者,幸毋靳焉。”予于公为外侄,
虽文不足,其奚敢辞。惟王氏,自承事公以来,积累厚矣,《诗》所谓“载笃其庆”,
于公焉见之,及出而佐邑龙南,其所以惠利风动乎人者己如此,
使天假以年,扬历显要,
功绩岂下古人哉。予重思温之请,既序其事,复系以铭,铭曰:
猗欤王氏,邑著姓兮,
衣冠蝉联,
相辉映兮。
维公挺生,有至性兮。
才猷不群,操履正兮。
声名聿彰,孰与并兮。鹤书载承,
膺宠聘兮。
佐邑龙南,多惠政兮。用之未究,莫匪命兮。
子孙绳绳,承家庆兮。西山之原,地尤胜兮。
勒词新阡,铭斯征兮。
注释:①鳌台——东莞市厚街镇的古称。②承事——文散官名,宋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三阶,正八品。③架阁——架阁库官,掌储藏帐籍文案,由尚书省各部派官员充任。④馵(注zhù)——膝部以上为白色的马。此处用于人名。⑤奋拔不群——出类拔萃。⑥俊爽而髯(然rán粤音炎)——豪爽而长着络腮胡。⑦意气豁如——神情开朗。⑧有司强起——有关部门一定要提拔他。⑨迪功郎——是古代官名,又称宣教郎,始于宋。《宋史·职官志八》,为从九品。⑩龙南——江西县名,因在百丈潭以南而得名。下车——到任。古代官员坐公车上任,故下车表示到任。
屏去械杻(丑chǒu)——屏去,解除下来。脚镣叫械,手扣叫杻。
笞(痴chī)——以鞭、竹板打,戒谕,同“诫谕”,警告。
藩臬——即藩司与臬司。明朝叫布政使与按察使,地方行省的行政与司法的两巨头。
缙绅——详685篇注③。
娶安人陈氏——宋镇国将军誉七世孙,这句话的主语是王珍卿,而1403篇说其父王德明娶陈誉七世孙,父子两人只有可能其中一人娶陈誉七世孙,到底谁是陈誉的七世孙婿?从本篇注
陈琏说:“予于公为外侄”一句分析,陈琏是九世祖,那么王珍卿应排在八世,他的父亲娶陈誉七世孙就言之成理。由此可见,本文说王珍卿娶陈誉七世孙是误笔。
邑庠(祥xiáng)生——乡学秀才。
厄于盗——因盗贼横行,路途受阻 。
幸毋靳焉——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大作。靳(近jìn),吝啬,不肯给予;焉,于此。
予于公为外侄——这句话是判断王德明与王珍卿两父子到底谁要娶陈誉七世孙的关键。见本文注
。
载——古文语助词;笃其庆,祖上传下来的美好品德能够帮助儿孙成就事业,比如诚信,自律,善良。
惠利风动乎人——惠利,造福;风动乎人,这种精神感动了民众。
扬历显要——登上高位。
猗(衣yī粤音衣莞音倚)欤(余yú)——叹美词。
兮——语气助词,用于韵文中间或末尾。
衣冠——官宦;蝉联,连续不断。
维——古文发语词,无义。
至性——厚道。
声名聿彰——名声响亮,聿:古文语助词,无义。
鹤书——书法字体的一种,旧时征召贤士出仕用这种字体作聘书,载承,以这种形式。串译为:以鹤书这种形式。
绳绳——鼎盛的样子。
新阡——指新坟。
征——音义同“证”。
(译文)王氏的祖先,福建兴化莆田人,安家在东莞的厚街镇,最早在十九府君承事郎开始,他生下王次春,在宋朝作架阁库官,至王公已是第五代了。王公名叫珍、字珍卿。叫馵的,曾祖父呀;叫益孙的,那是祖父呀;叫叔达是父亲呀。三代都不做官,以施行仁义著称。王公少年时就聪颖异常,仪容举止十足老成的人,看见他的人觉得奇怪,在兄弟中,特别被父母钟爱。而王公亦知道刻苦激励自己,浏览书史,出类拔萃,侍亲孝顺恭谨,兄弟相处友爱,对待宗族亲友都讲道义。后来双亲相继而亡,治丧营葬,哀情礼制,无所不至,人们都说他是个有能力的儿子。
王公豪爽的脸长着一把络腮胡,容光焕发。而明当世的事务,有事请教他的,都指点的有头有路,尤其喜欢结交贤士大夫,来访的人,都整治酒饭招呼,到酒够意浓而止。至于解囊相助,急人患难,有解衣推食的豪气,于是资质不凡不可掩饰,有关部门强行起用,应聘被授予迪功郎、赣州府龙南县丞,当时是洪武十八年五月。龙南这个县,和福建广东地界犬牙交错,草寇不时发生,县境都遭受他们的毒害,加上官军连年征战,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极目都是荆棘,豺狼狐兔,日号夜舞,城廓附近只有数百人家,市井萧条,横征暴敛日更严重,号称难以治理。
王公自从上任,坚持以廉洁平恕,施政以宽松厚道,同事合力同心,整夜不敢懈怠。恰有官军驻扎在县境里,争索粮草,朝夕旁午,竭力供给,人人满意而去。但他性格平易近人,不用威严,务求以德教化,县衙之间,屏去刑具,楹上挂着皮鞭,亦不大使用,民众告状,任随事情大小,裁决或打或辱或警告,不留案底,民众感受到道德感化,官司平息,流亡的人听闻之后渐渐恢复农业,田野日渐得到开辟了。
布政使与按察使听闻他能干,曾行公文让他处理邻县的事情。正当大暑之时,溽暑蒸人,毒气弥天,都不曾顾及,至于生活清苦,常人不堪忍受的,他全不当一回事。所到之处奉公守法,怜贫恤老,法律制度之外,不加毫末,不耽误公务,不侵害民众,而事情办成,行省两巨头加以奖励,人们都感激他的恩德,由此声誉四方听闻,可以说是善于职守呀。后来因事到京城,不久就病死。
听闻讣告,缙绅大夫以及县里的官吏民众,无不嗟叹哀悼。他娶安人陈氏,是宋朝镇国将军陈誉的七世孙(此处笔误,见本文注),很有贤淑的德行,儿子三人:思问,县学里的学生,早死。次子思温、晋逸,能够继承他的家庭。女儿两个,方义余、黎轸,是他的女婿呀,男孙两个叫胜、叫荣,曾男孙六人,曾女孙三个。王公生于前元朝己卯(133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死于洪武丁卯(1387)年六月初七日,享年四十九岁。当初晋逸背负王公的骨殖归来,受困于盗贼,因以他的衣冠,与安人合葬在西山的高地上。
一日思温请求说:“我父亲不幸早早离世,而他的德政的美好,不能昭示于当时,有幸得到铭刻,取信于后世,将无遗憾于地下了。你是知道我父亲的人,希望不要推辞呀。”我是王公的外甥,虽是文才不足,这事怎敢推辞。王氏,自承事公以来,积累深厚了,《诗经》中说:“祖辈积德厚而造福家庭就长”,对于王公来说已见到了,至于在江西龙南县当佐理,他能造福一方的风范感动人已经这样,假使天借给他年岁,登上显要的地位,功绩岂会低于古人呢。我尊重思温的请求,既序王公的事,又系以铭,铭说:
美啊王氏,县中大姓。世代官宦,互相辉映。
王公生来,厚道天性。才智非凡,操守端正。
美誉远驰,谁与肩并。诏书有名,崇受重聘。
龙南县丞,多施惠政。未尽所用,莫非是命?
子孙鼎盛,得承家庆。西山高处,地得形胜。
刻字墓前,铭文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