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江景房沉籍事后①
(原文)湘府纪善、开化江君秉心,②出元翰林修撰、国史院编修官、东阳张枢子长书其六世祖、镇海军节度使判官景房沉籍事。(③信乎上天报于阴德者,④不爽毫发。
当钱氏王两浙时,⑤厚赋重敛,以事奢僭,田亩赋三斗,民不聊生。及钱俶归宋,景房奉其国图籍来献,闻宋太祖平诸国,皆因故籍赋于民,恐吴浙之民重困,愿以身任之,沉其籍于河,诣银台司自劾。⑥太宗震怒,⑦将置极典,⑧近臣为言,上意亦解,坐是归田里,⑨不得铨序。⑩后成都王永使两浙,定其赋亩一斗者,实景房沉籍为之倡也。
景房虽以罪废终身,其后子孙登进士第、及由他科进者百有余人,其居杂流钱谷者不预。若侍御斋浦之风节、
丞相万里之勋业,
又皆卓卓乎可称者。迄今己七传,宗支日益蕃衍,簪组蝉联,
蔚为开化名家,然则上天之报阴德者,岂不昭昭乎?
且闻景房自退于家,戒子孙毋妄言沉籍事,故当时鲜有知者,逮子长,始白其事。可谓不没人之善者欤,故并及之。
注释:①江景房——(915-987),字汉臣,(915-987)衢州开化人,(时属常山县),自幼攻读经书,博学多才,精通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各种杂艺,且为人厚道,立朝刚毅,历官所至有声。为吴越国德高望重之元老重臣,深受国王钱俶的信任。江景房曾随同国王钱俶入京朝见宋太祖,赐爵殿中侍御史,任吴越镇海军节度判官。江景房护送图籍顺着运河航道北上开封。认为这样下去,长此以往人民生活必然越来越贫困。重税困民是不能一时停止的,我宁愿一死,解除两浙之民长久之苦。最后他下了决心,将押送全部吴越国王国图籍投沉于江。②纪善——明代亲王属官名,掌讲授之职。③东阳——浙江县名。镇海军节度使,镇海,浙江县名。军,宋朝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属于路。元朝沿袭宋制。节度使判官,又叫节度判官,节度使属下官员,二人,分管仓库、兵器、马曹、盔甲事,与行军司马通理公文。④信乎——相信,“乎”字虚用,无义。⑤钱氏——指钱镠的孙钱俶。王两浙,在两浙称王。钱镠 (854-932)唐末镇压黄巢起义,昭宗封他为镇海(浙江县名)镇东南军节度使,赐铁券,拥兵两浙,随后封王。作为十国之一,传至其孙钱俶。宋太平兴国三年,全族归于宋朝,国亡。⑥诣(艺yì)——往。银台司,即通政司,详305篇注①。⑦太宗——北宋第二个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⑧极典——即死刑。⑨坐是——因此。⑩铨序——按官吏资格政绩,决定等级升降。王永——太平兴国三年六月,宋廷任命右补阙王方贽为两浙转运使,办理两浙税务事宜。王永奉命来杭州后,亲自查访原国计院(税务机关),并无所据,认为景房失去图籍已无所依据。百姓亩当一斗,乃通天下,又因两浙人民归附不久,以顺民者则安之为由,回京后,向朝廷作了报告。当时太宗闻言不悦,经王永说明上述理由后,得到了正式批准,所以两浙地区从此就按新的税率实行了。后来欧阳修在文章中提到:“两浙富庶安乐邑,……损益之道鞭其出于民,若此谓非景房沉籍之功可乎。”欧阳修的这番话很有道理,江景房为解民瘼,减轻税务,竟至不惜死难。这种爱民之精神,今天亦值得赞扬。两浙,宋代行政区划有两浙路,包括江苏、浙江长江以南全境。
其居杂流钱谷者不预——不包括衙门中管帐目钱粮的小官吏。
侍御斋——其职位相当于明朝的都察院,最高执法机构。风节,风骨、气节,即坚持国法,不畏强权的精神。
江万里——(1198-1275),宋江西都昌人。度宗时官至同知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议论朝政敢于直言不讳,为贾似道所恶。曾请贾似道增兵救襄樊,似道不应,遂辞官归里。后元兵南下,破饶州,万里时年七十七,赴水而死。
簪组蝉联——世代官宦。簪,簪缨;组,穿官印的丝带,都作为官宦的象征。
鲜(癣xiǎn)——少。
(译文)位于湖南的湘王府纪善、浙江开化县的江秉心,取出元朝翰林修撰、国史院编修官、祖籍浙江东阳县张枢(字子长)所写的,关于他的六世祖、镇海军节度使判官江景房沉籍的事。相信上天回报有阴德的人,一点不差。
当年吴越王钱氏在两浙统治时,加重税收、严加盘剥,进行奢侈的称王生活,田亩赋税三斗,民不聊生。及至钱俶归宋,江景房奉命将他国家图籍前去奉献,听说宋太祖平定几个独立王国,都照旧的户籍征收赋税,恐怕吴浙的民众重新困苦,愿以身担负责任,将图籍沉落在江水里,赴通政司自我弹劾,宋太宗震怒,将要处斩,大臣们为他说情,皇上怒气稍消,因此容他回归乡里,不得录用。后来成都的王永做两浙转运使,定两浙田赋税每亩一斗,实是江景房沉籍作为倡导的呀。
江景房虽因罪致终身不能录用,但他的子孙由科举进入官场,及由别的科目当官的百多人,那些杂流钱粮的官不计。至于像侍御斋的江浦风骨、丞相江万里的勋业,又都是非同凡响值得称赞的。至今已传至七世,宗支日益蕃衍,官宦相承,显赫成为开化县名门望族,那么上天报答有阴德的人,岂不是明摆着的吗?
而且听说江景房自从退隐在家,告诫子孙不能乱说沉籍的事,所以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到了张子长,才宣布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不埋没人的善举的人呀,所以一并提及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