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赠言卷》后

1344 书《赠言卷》后

(原文)予同寅通政使司左参议、襄阳李公允实,永乐初由户部侍郎,谪戍辽左。仁宗御极,首膺荐被召,天台邬君望,有文赠之。言公才气卓绝,复有刚方之操,非溢美也。

公与前礼部尚书任公亨泰为同门。洪武中同入太学,文章志气相埒,而公独以刚方之操见称,为祭酒宋公仲敏器重,无何,任以进士及第历显官,公则出教同安,能以文章道德为学者师,儒风歙然以振,后职居银台,img寻升户部侍郎,正色立朝,卓有风裁,人皆谓有古遗直风。逮居辽左几二十年,虽在困顿中,未尝易所守,刚方之操愈励,譬犹金经百炼,其色愈莹,其价愈高,人皆知公之有今日。

予叨为同寅,日耳其议论,观其操守,诚有大过人者,益知邬君之言可信,惜乎任早物故,img弗获见公之树立也。

注释:①通政使司——详305篇注①。襄阳,湖北县名。②谪戍——贬去充军。原因是对明成祖叔夺侄权不满而被流放辽东。辽左,即边陲之地,又叫辽东。在辽河之东。③仁宗御极——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死,明仁宗在1425年继承帝位,大赦天下,充军二十二年的李允实有了出头之日。④膺荐——获得推荐。⑤天台——浙江县名。⑥同门——同学。⑦相埒(列liè粤音劣)——相等。⑧祭酒——国子监第一把手。⑨出教同安——在福建同安县的学校中教书。⑩歙(吸xī)——融洽。(img银台——即通政司,详305篇注①。img任——指前文之礼部尚书任亨泰。物故,即人亡。

(译文)我的同事通政使司左参议、襄阳的李允实,永乐初年由户部侍郎,被流放到辽东去充军。仁宗登位,首先获得推荐被召回,天台县的邬望,有文章赠送给他。说李公才华横溢,又有坚贞的操行,并非是过奖的话。

李公与前礼部尚书任亨泰是同学,洪武年间一起进入太学,文章志气不相上下,而李公独以刚正不阿的品格受到称赞,被国子监的校长宋仲敏赏识,不久,任亨泰以进士及第历任显要的官职,李公就出任福建同安县教官职务,能够以文章道德作学生的表率,儒家的风气大为振兴,后来职居通政使,不久升任户部侍郎,不卑不亢在朝为官,很有风度,人们都说他有古时遗留下来的正直风貌。到他被流放辽东近二十年,虽在艰难困苦之中,未曾改变自己的操守,刚强正直的操行愈加坚定,譬如黄金经过百炼,它的颜色愈加晶莹,它的价值愈高,人人都知道李公之所以有今日。

我沾光作为同寅,每日听到他的议论,观察他的操守,实在大有过人之处,更加相信邬望的言论可信,可惜前礼部尚书任亨泰早已死去,不能够看见李公今日的建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