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居士廖公墓志铭
(原文)居士讳衡,字孟璿,①宣德二年丁未正月初八终于正寝,距所生丁酉八月十九,寿七十有一,其孤存诚以宣德五年春正月初吉,葬平康余粮山之原乾向,先期具世次行实来征隧石之文。②
按状,公之先江右人也,③宋南渡,④有讳荣者仕于广,因定居增城之西林里。曾大父金凤,登进士第,为增城县尹,卓有惠政,及幼主自闽来驻崖山,⑤县尹起兵勤王,⑥忠勇奋发,多立战功,累官至太尉。⑦大父剩甫,仕元为江西端州路同知。⑧父克忠,由武功积阶至武节将军、广东元帅府都元帅,母某氏,封淑人。⑨
公自髫龄,⑩警敏异常儿,长益嗜学,经史百氏之言,靡不猎涉,且生簪缨家,濡染诗礼之习,温然如春,粹然如玉,蔼然有贵介之风,
事亲以孝,交友以信,遗子孙以安,谋虑审详,践履平实,接物和易,尤急于行义,虽排难解纷,而不以为德。
洪武辛酉,邻邑草寇窃发,乡邑惊扰,人不宁居,公走诣广东都指挥使司,愿募精壮以助官军,主率以其词意激切壮之,遂给榜遣归,募勇敢者千余人为官兵,向导径捣贼巢擒狝而草薙之,
群盗既平,民始奠枕,
众咸感其德,总兵官南雄侯赵公庸欲录其功闻于朝而旌擢之,因力辞归。
遂筑室香溪,以耕读为业,颜所居曰南山书舍。国子博士临江邹幼亨记之。督耕之暇,课子侄读书,或览经史诗文以自娱。遇佳宾至,则觞咏竟日无倦。人有急来告者,周之弗吝,乡邑称其长厚。及闻其丧,莫不惋惜。
配孺人黄氏先公殁,葬望旗峰之原辛向,子男二:长存诚,次秉谦,贤而知学,克世其家,秉谦先公卒,女一,适圆州单伯渊,孙男□人。公暮龄尤喜郭璞诸家书,尝语诸子曰:“我倘不讳,当葬余粮山。”至是存诚遵治命,而安厝焉。
於戏,廖氏自太尉武节,以功德重于时,遂为显族,而公复有学行,既富而寿,又有贤子孙以承其家,考终牖下,
其所以得于天者,何其厚哉。是宜铭,铭曰:
廖为名族,世袭簪缨,繄惟居士,学行夙成,
既膺福祉,复享寿龄。
余粮之原,是为佳城,砻石刻词,
用永厥声,
有弗信者,视予斯铭。
注释:①孟璿(旋xuán)美玉,同“璇”。②隧石——此处泛指墓碑。③江右——帝王坐北面南,左手为江东,右手为江西。江右即江西。④宋南渡——北宋靖康二年(1127)发生靖康之变,南宋高宗赵构率大军南渡长江,在杭州偏安,改名临安宋南渡便指此事。⑤幼主自闽来驻崖山——宋祥兴二年(1279),幼宋帝赵昺兵败,从福建退至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的厓门山。见大势已去,陆秀夫背幼主沉海而死,南宋灭亡。⑥勤王——为王事奔走效力⑦太尉——秦官,金印紫绶,管军事后代多为加官(空衔),无实权。⑧端州路同知——同知,府州官的副职。端州,唐朝置,元朝属江西,今属广东高要(腰yāo),(高要属肇庆一部分)境东南有端溪,出砚石,所制砚称端砚。⑨淑人——三品官妻、母封号;⑩髫(条tiáo)龄——少年。古代二十岁男子行加冠礼,此前,头发下垂,称髫龄。簪缨——簪为固定官帽与发髻的针状物;缨为系官帽的丝带,簪缨代指官宦。
贵介——指尊贵。介,大的意思。
都指挥使——地方行省中掌军权的最高领导,与掌政权的布政使,掌司法的按察使称行省三巨头
擒狝尔(癣xiǎn)捕捉。草薙(剃 tì),铲除。奠枕——安枕,比喻太平。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安厝(措cuò)——此处指暂埋浅土待葬(因前文有死年1427年,葬年1430)。
戏——读音与含义都同“呜呼”,感叹声。
考终牖(友yǒu)下——犹如说寿终正寝牖,窗户。
繄(医yī)——古文语助词;惟,古文语助词,无义。
学行——学养与道德;夙成,早就具备。
佳城——坟墓的美称。
砻(龙lóng)石——将碑石磨光。
用永厥声——来延长他的美誉。厥,其,他的。
(译文)廖居士名叫衡,字孟璿,宣德二年(1427)丁未正月初八死于家里正房,距所生丁酉(1356)年八月十九,寿龄七十一,他的儿子廖存诚在宣德五年(1430)春正月初一,把他葬在平康余粮山的高地西北向,在此之前准备世系履历前来征求墓道的碑文。
按履历,公的祖先是江西人,南宋初年,有个叫廖荣的人当官到了广东,因此定居在增城的西林里。曾祖父廖金凤,考上进士,成为增城县令,特别造福于民。到南宋幼主从福建来到广东崖,县令廖金凤起兵为国奔驰,忠勇奋发,多立战功,累计做官至太尉。祖父廖剩甫,出仕元朝作江西端州路同知。父亲廖克忠,由武功积累官阶武节将军、广东元朝元帅府都元帅,母亲某氏,封为淑人。
公在少年时,机警敏捷异于平常的孩儿,长大后更加好学,经史百家的言论,无不浏览,而且生长在高官显宦之家,养成诗礼的习气,对人一团和气,道德纯粹如玉,和蔼而有尊贵的风度,服事亲人孝顺,交朋接友诚信,遗爱子孙,谋虑周到,举止庄重,待人和气,尤其急切于施行仁义,虽是为他人排忧解难,而不认为是有恩于人。
洪武辛酉(1381)年,邻县草寇突然生事,城乡惊扰,人们不得安居,廖公走去面见广东都指挥使司,愿意招募精壮民众以助官军,主帅因他的言词激切很赞赏他,于是发给榜文遣送归去,廖公招募勇敢的千多人作为官兵,由向导引路直捣贼巢擒获贼人,像割草一般剪除他们,群盗经已荡平,民众才放心,众人都感激他的德行。总兵官南雄侯赵庸,想记录他的功劳上呈朝廷而表彰提拔他,因他极力推辞而归去。
于是在香溪建屋,以耕读为事业,遇到佳宾到来,就饮酒咏诗整日没有疲倦。人有急事前来求告的,周济他不会吝啬,乡县里的人称赞他仁慈厚道。到听说他的丧事,没有不感到惋惜的。
原配孺人黄氏比廖公先死,葬在望旗峰的高地辛向。儿子两个:长子廖存诚,次子廖秉谦,贤德而好学,能够传承他的家业。廖秉谦比廖公先死,女儿一个,嫁圆州单伯渊,男孙□人。廖公尤其喜欢郭璞几家的书,曾经对几个儿子说:“倘若我死后,应当葬在余粮山。”于是廖存诚尊重清醒时候的命令,而停灵浅埋。
唉,廖氏自太尉公武节公以来,以功德享誉当时,于是成为显贵的宗族,而廖公又有学问德行,既富有而长寿,又有贤德子孙继承他的家业,寿终正寝,他所以得到于天的报应,是何等深厚啊。是适宜铭,铭说:
廖姓名门大族,世代官宦相承。增城南山居士,品学早有名声。
既得无忧之福,又享康乐高龄。余粮山中宝地,新建坚固坟茔。
磨碑颂公美德,从今千古留名。过者如或不信,铭文一看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