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拖山人传
(原文)磨拖山人名荣、字仲荣、姓支氏,①世居京口。②性豁达、尚志节,雅不乐荣进,③家素饶,善酿,日饮至一斗不醉,尤喜读书,而独嗜《周易》,《老子》、《主子》,④他不甚好也,一日谓所亲曰:“尝闻良医犹良相,吾不能于时行道,以活人业医,不尤愈乎,况吾先世素以医名也。”乃取《灵枢》、《素问》、⑤及刘守真、李东垣、张仲景诸家书,⑥穷日夜读之,辄领其要。遇疾者治之,尝著奇效,于是活人之声,闻于乡邑。
洪武中,厥嗣文垍名逮兵籍戍滁,⑦山人偕来,筑室闤闠中,⑧蓄善药济人,活人之声复大振。缙绅大夫咸敬重之。⑨滁素多佳山,而磨拖岭在琅瑘之东,去州城十五里,尝产良药,山人既精医又善别药。当风日晴美,一苍头携酒以随,采药磨拖岭上,或凭高眺远,心与云烟而卷舒,万化而冥合,洋洋乎而不知其所穷,浩浩乎而莫知其所以终。啸歌岩谷,其声激烈,若出金石,既而归憩醉翁亭上,呼酒悠然独酌,意旷神怡,物外之轇轕者,⑩悉不足以累其内,高情远韵,人莫及之。人因称之为磨拖山人,表隐趣也。山人既澹于世好,葆乎冲和,年逾七十,神完气冲,颜如渥丹,髭髦漆黑,咸谓其为有道者云。
赞曰:唐王绩性嗜酒,不乐仕进,退居乡里,僮仆数人,酿酒莳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游心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后人作《唐书》,以绩列于《隐逸传》之首,今山人亦隐者也,性嗜与绩同,而含贞养素,心存活人志不少屈,又非绩可比也,视彼终南嵩少为仕途捷径者,
可同日语哉。
注释:①姓支氏——原文“姓支氏”,无“支”姓。“支”(朴pǔ)轻击。版本有误,当是“支”,据文义改。②京口——江苏镇江市的古称。③雅——极;不乐荣进,不慕功名。④《周易》——又叫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经典之一。《老子》——此处指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人。此处指庄子的著作。⑤《灵枢》——古代论针炙之医书,十二卷,与《素问》通称为《黄帝内经》。《素问》,古代医书,因书内有黄帝与歧伯相问答,故名,今本21卷。⑥刘守真——名元素,字守真,别号通元处士,河间人。生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农历三月十五日。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李杲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⑦厥——其,他的;嗣,儿子;文垍(记jì),垍,坚硬的土,此处用于人名。⑧闤(音环)闠 (诲 huì粤音绘)——市井,街市。⑨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⑩物外——指世外,超脱于世事之外。之轇(音交)轕(音葛)者,指人事纠纷。“物外之轇轕者”,尘世之外无人事纠纷,此处文字表达似有不当,“物外”当是“物内”。累其内——干扰他的心境。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
终南捷径——详1378篇注
。
(译文)磨拖山人名荣、字仲荣、他姓支,世居江苏省京口。性格开朗、崇尚志气节操,极不喜欢追求荣华富贵,家里向来富厚,善于酿造,每日饮一海碗不醉,尤其喜欢读书,而单独爱好《周易》、《老子》、《庄子》,其余的书他不是很爱好呀,一日对关系密切人说:“曾经听说良医犹如良相,我不能于时行道,以救人为医,不是愈加好吗,况且我祖上向来以医术著名的呀。”于是取来《灵枢》、《素问》、以及刘守真、李东垣、张仲景几个大家的书,不停地日夜攻读,都领悟到其中的要旨。遇到生病的人上门求医,每得到神奇的效果,于是再世华佗的名声,闻名在乡县。
洪武年间,他的儿子支文垍,应征守滁州,山人与他同来,筑室在街市中,储备好药救济他人,再世华佗的声誉又大为叫响。缙绅大夫们都敬重他。滁州向来有许多名山,而磨拖岭在琅瑘山的东面,距离州城十五里,每出产良药,山人既精通医术又善于识别药物。每当风和日丽,一个老仆携酒跟从,在磨拖岭上采药,或凭高远眺,心与云烟而卷舒,天地间万物在高处聚合,茫茫而不知边际,辽阔而不知尽头。啸歌在岩谷,其声激越,如出自金石,收工归来歇息醉翁亭上,叫来酒悠然独酌,心旷神怡,尘世中的人事纠纷,都不足干扰他的心境,高远的风韵,没有人及得上他。人们因此称呼他作磨拖山人,说他有隐士的情趣呀。山人既无心于世间的爱好,又保持平和淡泊的心境,年过七十,神完气足,红光满面,髭鬚漆黑,都说他是有道德的人。
赞说:唐朝的王绩爱好饮酒,不慕功名,退居乡里,僮仆几个人,酿酒种草药自我供给,以《周易》、《老子》、《庄子》放置在床头,其它的书很少读,留心北山,在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后人作《唐书》,以王绩排列在《隐逸传》之首,如今山人也是归隐的人呀,性格与爱好和王绩相同,而保持纯洁的本性,悬壶济世之心丝毫未改,又并非王绩可以比得上的呀,看那些设计终南捷径,将归隐作为仕途捷径的人可以同日而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