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黎氏族谱》序

1115 东莞《黎氏族谱》序

(原文)族有谱牒尚矣,而其传与不传,则系子孙之贤否焉,子孙苟贤也,守之凛然,惟恐失坠。虽当陵迁谷变之余,不幸致有遗逸,亦当阙疑,而不敢强立名号补缀、以渎乎先。彼无知者,或愧祖宗卑微,依托显族以自矜。如称子产之后,拜汾阳之墓者,是忍舍其所生,甘于祖他人之祖,有人心者能不痛欤。若东莞黎氏之谱,盖卓然有见者也。

黎之先,章贡人,宋熙宁间,判县公始入广,乐东莞风土之美,遂定居焉。自后族日益繁、派日益远,以文学、行谊、政事称者代不乏人。拙翁主学,二公尤表表者,今已十有三传,衣冠文物不减昔时,岂非世德深厚有以致是耶。十一世孙宣,以旧谱遗脱,于是搜访补辑,今已成编,请序首简。若宣者不惟能守之,复能修而明之,贤于人远矣。

於戏,谱牒虽明,由贤而传,不贤则落。昔欧阳巽斋谓六一公谱牒亦有讹舛,非不学之过,亦世运因革,有遗脱而不备焉耳。黎氏在熙宁迄今三百余年,而判县以下,世次甚的,派系甚明,求其祖它人之祖,与巽斋所遗憾者,盖无有也。为黎氏子孙尤当笃孝悌之诚,谨诗礼之习,绍厥家声,img庶不负宣今日修谱之意。img

注释:①陵迁谷变——从山变成山谷,比喻浩劫。②阙疑——对疑难求解者不妄加评论。③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与孔子同时。他是郑穆公的孙子,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④汾阳之墓——指大唐名将郭子仪。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拜汾阳之墓者,意思是攀附名人的声望。⑤章贡——章水贡水贯通江西全省,因此章贡代指江西。⑥行谊——同“行义”。行(杏xìng),指道德,义指善举。行义译为修养与行善。⑦衣冠文物——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文物指有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的古物。衣冠文物可意译为世家的文化积淀。⑧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⑨巽斋——欧阳守道。守道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人。淳佑元年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入为秘书正字。六一公——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⑩孝悌(替tì。粤音弟)——对父母好为孝,对兄长好为悌。img绍厥——继承其。厥,其。img庶——希望。

(译文)族有族谱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事了,而流传与否,关键就在子孙贤与不贤。若是贤德的,敬畏地守护着,惟恐掉失。虽是浩劫之后,不幸而致遗失,亦应当对疑惑不解的事情不妄加评论,而不敢强立名目修补连结、亵渎了祖先。那些无知的人,或者惭愧祖宗卑微,依托名门望族去抬高身份。例如自称是子产的后人,拜汾阳王郭子仪坟墓的人,真是忍心舍弃自己的祖宗,情愿将别人的祖先作为自己的祖先,有人心的人能够不痛心吗。而东莞黎氏的族谱,那真是见识非凡啊。

黎氏祖先,是江西人。宋朝熙宁年间(1068-1077),判县公才进入广东,喜欢东莞风土人情的美好,于是就在东莞定居呀。自此以后家族日益繁衍日益久远,以文章道德、善举、政事而著称的每代都不会缺乏人才。其中以拙翁和主学两大人尤其出类拔萃,如今已有十三代传人,世家的文化积淀不减当年,这岂不是世代道德深厚而致的吗。十一世孙黎宣,以旧谱遗漏,于是搜索寻访补辑,现在已经成编,请我在族谱的前面作序言。像黎宣这样的人不但能守护族谱,又能够将族谱修辑明晰,贤德过别人多多了。

唉,族谱虽然明晰,子孙好才继承下去,子孙不好就会失传。以前欧阳巽斋说欧阳修的族谱亦有失误,并非没有学识的过错,亦有世运兴废的原故,有所遗失而不能完备的呀。黎氏在宋朝熙宁年间到如今已三百多年,而判县公以下,世系相承的先后很是确实,派系分明,寻求他人的祖先作自己的祖先,和欧阳巽斋所遗憾的事,这谱中都是没有的啊。作为黎氏宗族的子孙尤其应当要增进孝心、促进兄弟友好,谨守诗礼的传统,继承这个家族的声誉,希望不会辜负黎宣今日修辑族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