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

一是整合内容与修订大纲。首先,将公共基础课程列出其知识模块,细分出知识点,由各二级学院按照专业“必须、够用、适度”的原则进行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对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学时、学分、授课学期等进行整合。如将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离散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整合后可开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实用英语》《大学英语专项训练》《大学数学专项训练》《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和项目。

二是选取教材与编写讲义。根据新的课程大纲,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材。教材的选取一定要尊重教师集体的意见和建议,教材对老师来说或许只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但对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参考、学习材料和复习资料。如果教材老是被更换,课程改革将大打折扣甚至失败。根据大纲、教材,编写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讲义。讲义的编写一定要立足学生实际,学生是什么基础水平就编制什么内容的讲义,不能拔苗助长。

三是动态调整与拓展提升。根据大纲、教材和讲义,实时调整和补充课程内容,原则上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突出应用。同样,学生是什么基础水平就从什么基础水平开始讲授,不能贪大求全,要实事求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开设研修班、考研辅导班、课程兴趣班和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以拓展、提升研修型应用性和综合性知识,培育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