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说:“美国学生的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有创新及冒险精神,往往能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开创性教育。在美国的各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而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学生们常被鼓励怀疑、反驳、否定前人的理论,即使否定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甚至是学术界的权威。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现成的结论,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探索,培养批判精神;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尊重他们提出的新见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首先,要优化课程模式设置。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前沿性;体现在课程结构上,要充分考虑应修课程的总学分,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化,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结构的合理化,跨学科课程设置、实践性课程设置、研究型课程、创业型课程设置和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以期实现“专与博的结合”“人文素质与科学知识的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等理想效果。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科特点、课程特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探究、案例研究等方式建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求真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应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评价的内容要体现时代要求,体现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否授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