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化

(二)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化

现在我们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0年励精图治,奋起直追,虽然在许多方面较之西方发达国家都还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是可以看得见的,且每年都在缩小。在几十年授技不授德的教育下,人们普遍感到精神的空虚,人生的虚无,这时候许多人开始又把眼光放在西方的教育上。为什么我们自称为礼仪之邦,而在礼上却远不如西方国家,想比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更是相距甚远。为什么我们只培养出了考试的能手?而在全面能力上却大大落后与西方国家?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最起码涵盖了教育的制度、高校的建设、教学人员的培养等等。在西方的学校不论中小学还是大学许多学校都配有心理咨询中心,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想和老师同学分享时,可以有专业人员给予帮助。其实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应该学的学科,而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心理学似乎离人们很远,如果把心理学作为像语数英一样的基础学科,那么未来我们的学生肯定会大有不同。他们的共情能力会更强,会更能够换位思考,更不自私,更自信,在精神上更不依赖于他人,更能做一个人格上独立的人。我们的大学教育都是文理分科,许多理科专业已经不教授语文(中文),不论文理大部分专业都不教授基础的哲学,这也造成了我们对许多理科生的印象都停留在埋头研究、少言寡语的刻板印象中,似乎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都是中文系学生和哲学系学生的专长。中学学习能提高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能让我们理解更深刻的东西,能让我们表达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情感。哲学的学习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思辨能力,让我们有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不从众、不随风。文科生也应该对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有所了解,不能做只会动脑而不会动手的“纯知识分子”。学生的教学虽然是由老师来完成的,但教育制度和学校确是提供教学的重要平台,想要让老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我们就应该在制度和校园建设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