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具体方式的调查

(三)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具体方式的调查

通过比较每个小题的平均分(通过F检测,平均分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可以了解学生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的具体感受。笔者对调查问卷第一部分18个题项的均值进行了由低到高的排序(如表2所示)。在所有题目中,题项15(创造性地解决能改变的问题)均值最低,只有2.46,说明学生大都认为教师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难题,诸如后进生、调皮生、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反观题项16(对不能改变的难题,换个角度思考,情绪不受影响),均值却高得多,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当面临人力不能改变的难题时,例如资料设备缺乏,很多教师都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不会让不满、抱怨的情绪影响教学。题项13(教师对某些事物的态度、观念对学生有影响)和题项14(和学生讨论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话题)均值只有2.54和2.68,这一结果表明很多学生没能在英语课中或课后得到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的指引和点拨。许多教师十分注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对学生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等却不太关心,因此,有关思想道德等的话题在课堂上或课外几乎不会涉及。题项12(尊重并考虑学生的需求)和题项11(关注学生的感受)较低的均值(只有2.63和2.72)表明在学生们看来,许多教师上课只管自己讲,不太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师生间缺乏沟通。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认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决策者和控制者,他们不会和学生商量(题项8,M=2.67),不会听取学生的建议(题项9,M=2.71),也不会询问学生的反馈意见(题项10,M=2.68)。

表2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问卷调查各题项具体得分情况

从得高分的题项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表现出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题项1,M=4.13),不会因为学生回答错误、发音不好等原因表现出反感或不耐烦的情绪(题项3,M=3.74),更不会心不在焉(题项2,M=4.03)。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感受到教师精神很集中,不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题项18,M=4.03),精力旺盛,饱含热情(题项17,M=3.89),说话有亲切感(题项7,M=3.66),而且简洁、不啰唆(题项4,M=3.54),音量、语速合适(题项6,M=3.8),但缺少适当的停顿来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题项5,M=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