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美学概论》课程融合顺应学校“应用型专业整体转型”

三、《艺术概论》《美学概论》课程融合顺应学校“应用型专业整体转型”

近年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教育部要求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1]。为顺应学校转型发展,广播电视编导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除了新建一批校政、校企合作基地外,在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对《美学概论》《艺术概论》课程做了新的调整,将《美学概论》与《艺术概论》整合为一门《艺术与美学概论》课程,并在大一上学期开设。

两门课程的融合是编导系顺应学校“应用型专业整体转型”的要求,吸取《美学概论》《艺术概论》课在教学中的得失经验后,在课程改革上的一项创新举措。把《美学概论》《艺术概论》作为独立设置的两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课是重点本科院校的一贯做法。从学科内容上看,分开设置两门课有其必然的合理性。《美学概论》重点介绍美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美学在研究对象上,不只研究艺术审美,还研究更为广泛的现实审美,但“美学又不研究艺术中的一切问题,而只研究其中与审美经验有关的部分,或者说,只研究作为审美形态的艺术”[12]。《艺术概论》重点介绍与艺术有关的一切现象,它除了研究艺术的审美功能,还研究艺术的认知功能,具体的艺术创作技法以及艺术与宗教、社会、道德等文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都不是美学重点研究的。此外,重点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招收的本科学生文化基础好,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作为两门单独的课程,保证了每门课充足的课时量,从而灌输给学生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定位是教学型本科院校。学校在专科生的培养中,更侧重于培养他们能够具备服务区域发展的职业技术和技能,所以,不假思索地移植研究型本科院校相关课程的做法并不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定位。

两门概论课融合后,由两个学期的64课时减少为一个学期的48课时。课程量的压缩直接减轻了专科生的学业负担,更利于其对职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专科学制一般为三年,去掉最后一年的实习,在学校学习时间也仅为两年,两年内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课程并进行高密度的专业实践。《艺术概论》《美学概论》课程在重点本科院校的两学期课程设置显然不适合学制时间更短的专科教育,所以,课程压缩是符合专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压缩必然带来课程内容的整合,一些偏重学理分析,侧重深层哲学思考的内容,如《美学概论》课程中涉及对中西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专门论述、对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的论述等,这种追求学科完整性的外延性论述可以进行适当的省略。在《艺术概论》课中,对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等多种艺术种类的专章论述,在以往的课堂上占用较多的时间。课程融合后,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课下学习来减轻课堂上的负担。

编导系对艺术学、美学相关课程的融合改革使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更符合专科生的培养实际,也进一步调动起授课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动性,可打破原有的、固化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开拓出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新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