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法改革

(三)教法改革

一是注重第一课。第一课非常重要,第一课的成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课一定要向学生说明所上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趣味,它能为专业做哪些基础性支撑、为增强就业能起到哪些作用以及课程本身拥有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要学好这门课的斗志和愿望。

二是加强课堂管控。第一课就要对课程立规矩,对课堂立规矩,约法三章。课程该怎么学习,上课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上课要有笔记本,要对课堂笔记进行检查,作业有什么要求,课堂提问有什么要求等。

三是加强教师个人素养。教师能叫出学生姓名,同时要对大纲、教材、讲义和知识点非常熟悉,要有大量的案例和习题做支撑,要用名家、名言、名句、名段来丰富课堂语言,增加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饱满的感情投入课堂授课,多用微笑和鼓励的语言启发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四是注重课堂效果。课堂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学习上,所以,要随时注意学生听课的效果和感觉,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互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同时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甚至例题重做来及时验证教学效果,进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五是重视教研反思。教师要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每周一定要有专门的时间提供给全体教师分属各教研室进行教研活动,在既定的教研活动计划下,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讨论,完成如课程标准的修订、例题与习题集的编制、讲义的撰写、单元测试题的整理等工作[4]

六是分类多渠道教与学。学生入校都必须参加入学考试,考出学生真实基础水平进行教学分层分班,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知识的讲授方式,按照对接专业“必须、够用、适度”的原则,需要什么学什么,需要多少学多少,以夯实基础为重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打好打牢学生的基础;同时以课本+黑板+粉笔的讲授方式转变为学材+黑板+粉笔+多媒体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讲授方式,提供多渠道学习资源和设置幕课资源中心,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引导、启发、提问、讨论、辩论和争论的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