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现状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这部分学生存在英语基础差、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等普遍问题,这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大阻碍。在艺术院校里,大学英语教学常常陷入困境,学生基础比普通院校还低,同时都是每周4节大学英语课,课时较少。大量的教学内容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的互动和答疑解惑的时间甚少[5]。学生课堂积极性较低,睡觉的现象尤为普遍,学习主动性差,这些都是阻碍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毕业的要求决定了教师上课的形式,主要为了应试过级,但忽略了让学生通过主动性来带动过级率。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语言环境显得很难,而在艺术院校里的学生更注重的是专业的学习和提高,文化课程相对就没有那么重视,尤其是英语。很多高考英语成绩都在100分以下,100分以上即便是在英语相对较好的播音主持双语班里也只占82%,其他专业占的比例不到20%,因此,分层式教学也很重要。为了更好进行分层式教学,教学模式也要相应改革。作为艺术院校学生,他们突出特点是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热爱自由,无拘无束,但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基础薄弱,重视专业而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对英语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较差,因此,其英语水平很难达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因此,有的学生就会在学习英语上比较懈怠,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一部分学生抱着获得学分的态度来学习英语,这就造成了现今的英语教学现状。教师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在与学生的互动上也比较少,从而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英语的学习效率。
笔者通过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数字媒体系、编导系、戏文系和舞蹈音乐系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实验等总结出: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过于陈旧单一,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师生的交流。因此提出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进策略,基于他们的专业特色,用学院的大学英语演讲比赛(播音主持与空乘系和戏文系)、英语播音和电影配音比赛(播音主持与空乘系和戏文系)以及英文短片大赛(导演系、艺设系和数媒系)等形式来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用这样的形式带动实施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用案例方式进行教授,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印象深刻,进而达到提升英语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