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纲要》课程中运用之反馈与分析
第一,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实效性。通过对各专业行之有效地实施,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学生在参与历史情景剧教学后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
第二,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政治态度有正面影响。学生越积极参与情景剧教学,越能形成正向积极的政治态度。形成正向积极的政治态度正是《纲要》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将历史情景剧教学法视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第三,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历史情景剧教学法的实效性、态度变化和历史体验有正向影响;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对喜爱程度有正向影响,其中,参与程度对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实效性的影响力较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更大。
第四,不同程度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参与历史情景剧教学后取得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党员参与历史情景剧教学后,在态度变化上比非党员有更显著的正向转变。
基于以上分析,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可以在《纲要》课程教学中得以采用并广泛推广的。因为历史情景剧紧贴了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专业特点,其在《纲要》课程授课中的有效运用,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政治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实效性差的状况。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市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纲要》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历史情景剧教学法的有益尝试也正好契合了学院对整体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精神,顺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潮流与趋势。
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和鉴赏力,使他们通过课堂表演中的情感体验及思考和分析更好地忆古思今,以史为鉴。在理解三个选择真切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创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展现历史、分析历史、思考现在、展望未来这个动态化的学习参与过程,使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发挥艺术特长和专业优势,激发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一改传统纲要课堂上艺术专业学生的无知、顽劣、颓废现象。尼采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望的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只要我们深刻把握教材要求,合理选择情景表演,精心设计表演场景,巧妙组织课堂讨论,课堂情境导入必将改变目前高校思政教学的一些现状,使历史教学与艺术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历史教学凸显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参考资料
[1]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
[2]谢菲、张帅.“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效性分析——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简爱.历史情景剧在艺术专业“纲要课”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评论,2014(5)
作者简介
张代芬(1976—),四川自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