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研究
季 雪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公共管理系 成都 611331
摘 要:随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终端操作系统的升级换代,手机当之无愧地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而手机电视作为移动媒体的主要业务类型也已成为业界、学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手机电视节目的制作逐渐被重视起来,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研究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以手机电视节目为主要内容,致力于研究适于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播放的电视节目形态特点。在结构设置上,文章从手机媒体的现状出发,结合其物理特性和受众特征,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展开论述。在借鉴传统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讨符合手机媒体自身特性的手机电视节目形态,为手机电视节目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五媒体;手机电视节目;物理特性;受众特点;形式创新;内容创新
从手机媒体自身特性来看,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交互性和用户的广泛性以及能够提供同时连接计算机网络、移动网络和广电网络的点对点服务等特点,使之成为新媒体时代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交互支持下,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将会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随着5G技术和WIFI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手机电视将通过高速的数据传输在终端上实现快速、流畅的节目播放以及及时的参与互动,另一方面,手机电视作为具有“补偿功能”的媒体,正好契合了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碎片化特点,也为手机电视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限于中国目前处于5G应用的初始阶段,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手机电视节目一直处于尝试阶段,与手机媒体相协调的节目系统尚未成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由于终端瓶颈、WIFI使用场所以及业务资费等因素的制约,手机电视的渗透率还非常有限,要改变用户由传统电视培养起来的收视习惯,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手机电视业务方面,管制政策存在壁垒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由于利益的关系,彼此分立,互不进入,成为我国三网融合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陈苏在《跨产业合作促手机电视发展》一文中提到:“手机电视的发展离不开电信和广电的合作,从而以点带面推进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1]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在推进三网融合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手机电视业务作为融合业务,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必然会引起相关部门(主要是广电和电信)的涉足以期占有主导权。在微妙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中,一味地通过竞争实现利益独占显然已不合时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实现双方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双赢。以手机电视领域的合作为契机,最终“以点带面”地推进三网融合在IPTV、网络电视台和移动互联网等其他领域铺开,形成势不可挡的媒介大环境。而三网融合的局面一旦形成,管制政策壁垒消除,手机电视必将在更加自由的空间里获取蓬勃生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见,手机电视的发展走进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想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手机电视的技术特征、物理特点、受众需求等多方面探讨研究,从而实现内容创新,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使手机由对传统媒体的补充走向独立媒体。除去其消费价格、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这些外部因素之外,手机电视节目自身特征的形态能否符合手机技术特征和受众的观赏需求将是手机电视能否迅速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