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匠精神的新判断

(二)高校工匠精神的新判断

何为工匠精神?通俗地说它是一种神圣的敬业理念,工匠精神凝聚着高尚的职业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我们能够以此来衡量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取向,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把每一个产品都当成艺术品虔诚对待,以期达到极致的精益求精。中国无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世界工厂”,也是对外贸易大国,每年向全世界输出大量的工业品,工匠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位,致使我国输出的产品拥有了“高能耗低产能”的称号,当下我们要争做创新型大国,彻底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扭转为制造业强国,务必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教育是基础[2]大学生是弘扬工匠精神不可忽视的群体,也是衡量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成败的标准。反思历史长河不难发现,工匠精神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关乎综合国力的强弱,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不竭源泉。比如,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蔡伦、给世界带来光明的爱迪生、被誉为寿司第一人的小野二郎,无疑不闪耀着璀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智慧之光穿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如何成为世界创造型大国?工匠精神的角色不可替代。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也应该具备新的内涵。就高校教师而言,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用爱心、耐心、恒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同学;就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懂得学以致用,积极参与每一次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人文情怀和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