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2025年10月14日
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王宇环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基础教学部 成都 610000
摘 要:当前,高校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背景下,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判断,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应具备新的实质内涵。二者的融合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责任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转型背景下实现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必须科学定位,准确认识,关键环节是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基本要求是创新思政课的实践形式,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政教育;工匠精神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每次提出“工匠精神”时,都激起了涟漪般的思考,这不难让我们联想到“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在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地位与影响力。一方面,高校面临向应用型转型的趋势,培养一大批具有道德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的新呼唤和新要求;另一方面,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制造业尽快转型升级。基于应用型高校的时代使命,对高校学生道德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各高校要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全面系统地进行培育实施[1]。本文以高校转型为契机,对二者的融合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此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