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源于与普通类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自身性格特点的不同,艺术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及问题。首先,艺术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在其专业的极致发展下,使艺术类大学生更倾向于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艺术类大学生要长时间固定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在与其专业实践操作课的对比下,立马失去兴趣及动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更进一步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即使有少数学生开始喜欢英语课程,但是,源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之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课的繁重及校内外的各种专业活动比赛,也会使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失去持久性的学习动力。其次,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由于自中学以来,大部分艺术生因为要比普通类学生多一门艺术特长,需要大量时间的练习,从而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足,学习目的单一及学习的深度不够,并且,一些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忽视词汇积累,拒绝长篇文章阅读,更是不敢主动输出英语。不少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与英语母语者交流时,甚至是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手脚并用的各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当然,肢体语言是有效表达的必备,但缺乏词汇与句法知识的背景下,无论多么丰富的肢体语言也不能达到有效交流。再次,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大学英语一直作为公共课开展,一个班的学生数量较大,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只是在讲台上做知识讲解和语法解析等教学活动,忽略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和需要特点,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差异性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在数字信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搜索出大部分教师的知识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忽视课堂上的听课过程,从而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