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文因素
2025年10月14日
(二)人文因素
凉山彝族舞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涉及面很广,与其他地区甚至其他民族的舞蹈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不失自己的特点。
1.家支观念
“家支”在彝语中称为“楚加”或“楚西”,是“家”和“支”“户”的总称。由于人口繁衍,按血缘系统,由父系大家族发展下去所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近亲家族群,几个父系血缘关系密切。凉山的非通婚族群也是奴隶制下原始宗族组织的转型,从而形成了凉山彝族特有的家支氏族。他们在经济、地域社会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性。在凉山彝族婚礼和丧葬仪式的歌舞中,最能反映家支观念,它不仅融化在歌舞的形式之中,也渗透在歌舞的内容之中。
2.高低等级意识
在凉山彝族的等级和家支必然有其关联性,它们都是基于血缘关系,同时还有严格等级制度,不能在不同的级别地位上升或下降,更不可以结婚。过去长期处于奴隶制的凉山,由于其浓厚的等级观念,对其歌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昭觉县志稿》卷三载:“黑夷为主子,白夷为娃子,尊卑之分颇严,婚姻不相同也。通常是让所属白夷中的能歌善舞者唱歌跳舞,不同等级间不共同歌舞的行为中,潜含着等级观念。”
3.宗教文化
凉山彝族原始宗教表现为“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在许多调查中都提出了“万物有灵”“灵魂不朽”的概念。在过去,凉山彝族人相信鬼神是存在的,在传统观念中,所有事物和人都有灵魂,他们深信人们的灵魂也应该向往回归祖界。在彝文文献《指路经》中,就以浪漫主义的想象,描绘了先祖亡灵们回归的祖先地界。在凉山的各个地区广泛流传着苏尼驱逐魔鬼的祭祀舞蹈和葬礼歌舞以安慰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