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博物馆现状
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机构,为社会服务及其发展,向公众开放,为了教育、学习和享受的目的,获取、保存、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有形和无形遗产(ICOM,2007)。因此,博物馆的关键要素在于要为博物馆的设计者引入新的思考角度和设计依据,为博物馆的决策者提供策划定位的新观念,为博物馆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参考,成为公众、社会以及博物馆自身发展之间的沟通纽带,让公众和社会真正受益于博物馆的全方位优化[3]。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的1978年,中国博物馆的总数不超过349座,2004年上升至1552座,2015年接近3000座[4],根据《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与推断,中国博物馆数量正以平均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急剧增长,预计2020年,博物馆资源将会出现25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的快速变化。当前,我国以汽车为主题的博物馆数量极少,是我国汽车工业文化领域的薄弱点,也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正所谓:优质的领域必然彰显强大的自信、强大的文化、强大的技术。所以,汽车工业博物馆能凝结我国汽车工业者的梦想,承载汽车人的夙愿,推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枢纽塔。在辽阔的西部缺少一座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汽车博物馆托起西部汽车工业梦想,以实现内部与外部的战略布局。西部应抓住新时代资源平台,切合当前改革开放的发展契机,深入我国历史发展转型下的人文视角,着眼于此。
根据博物馆的分类看,博物馆类别庞杂,涉及的主题范围广泛,使得每一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其独特的属性与内涵[5]。博物馆藏品的数量、种类、品质等是一个博物馆的量级体系标准,也是吸引人们纷纷前往博览、科研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现存三个汽车博物馆“一民两公”(民办1个,公办2个),大致情况为:第一,就其规模而言,民办小,公办大;第二,就地域而言,其分布很有代表性,一个在天府成都,一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世贸中心上海;第三,从展现形式而言,公办博物馆具备多元化、现代化、智能化等特征,民办博物馆缺少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显得单薄无力;第四,就藏品质量及数量而言,两座公办博物馆藏车数量总和不及民办博物馆,存在一定差距。下面将对这“一民两公”博物馆进行分析。
1.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汽车博物馆位于北京丰台区,2004年4月动工修建,2007年12月建成封顶,由德国和加拿大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设有13个展区、44个展览主题、50多个互动展项,馆藏展车有80多辆。该馆设有汽车博览、主题展览、汽车科普、汽车娱乐、学术交流等功能展示区,它的立意是从历史渊源以及科技发展的角度向游客介绍汽车所带来的时代变迁,以及对人类生活从过去到未来的影响,馆内设计为一个开放、灵活的结构,使得各种因素相互并存。设计中特别强调了公共区域,因为它们构成了游客和博物馆之间交流的切点,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等级和品质。
2.上海汽车博物馆
上海汽车博物馆位于上海嘉定安亭,2007年1月开放使用,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设有11个功能展区、10余个实物及机械演示展项、20余个多媒体互动体验展项,在汽车构造、动力、安全、舒适以及汽车未来等方面为参观者进行系统而丰富的阐述,馆藏展车有100余辆。该馆内部空间依照其功能不同分为历史馆、珍藏馆、探索馆、会务休闲区、临展区五部分,藏有具有代表性和贡献意义的经典古董车品牌20余个,对世界汽车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建立了自身的研究机构,其展示内容已经在汽车科普教育方面形成以汽车历史、汽车人文、汽车科技为中心的完整的主线,为广大青少年和汽车爱好者提供了解汽车历史、探索汽车科技、解读汽车人文的系统知识链。
3.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
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位于成都高新区三和集团园区内,2016年6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整体规模小,是集老爷车陈列馆、复古文化街、儿童游乐体验区、艺术品画廊、多媒体影视中心、咖啡馆、纪念品商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该馆汇集了国内外30余个知名汽车品牌,馆藏展车200辆,致力于以老爷车为载体推广汽车文化,广泛参与国内外各大车展、老爷车盛典及赛事、博览会、音乐节、影视剧拍摄等,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人类汽车工业发展遗址的同时,探索历史,追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