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2025年10月14日
四、结语
高等影视艺术教育一定要延伸人才培养的视角,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影视产业和社会文化语境,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建立富有本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光线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几年以来,形成了由简单片段拍摄到完整短片拍摄,由临摹操作练习到原创习作练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培养出许多综合能力极强的影视人才,如优秀毕业生刘博仁任职于爱奇艺,担任剪辑及后期包装工作,朱雅琴任职于活字文化集团,担任拍摄及后期剪辑工作,岳鹏程任职于常青树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市场总监及摄影指导。可以看出通过这种改革,学生在影视创作上卓有成效的进步。
参考资料
[1]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3]屠明非.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影像真实探索历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作者介绍
张善诚(1952—),北京人,教授,主任照明师,艺术设计系系主任,研究方向:光线艺术教育与影视教育
吴涵(1985—),四川会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照明与摄影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