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课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主要做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集历史性与政治性于一体,以前的教学方式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比较单一,学生参与课堂较少,互动不多,兴趣不大。鉴于我院艺术学院表演等艺术生较多的特点,我们将历史情景剧运用于课堂教学。一学年来,无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到课率及抬头率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历史情景剧的定义及做法
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相关历史内容为题材,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利用拍摄器材拍摄并制作短视频,在课堂上将其与师生分享与讨论,以其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任务设定、小组分工、资料收集、作品制作、公开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精心策划,把握情景剧的选题。以说明和分析为主的内容、以概述和介绍为主的内容、没有重大冲突或转折性事件的内容及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塑造的内容,不适合利用历史情景剧和角色表演进行情景再现和课堂教学。而那些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既有冲突性和转折性的事件,又有典型人物可以塑造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采用历史情景剧教学,如:“慈禧西逃、马嘎尔尼访华、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等等。其次,要巧妙构思,丰富情景剧的内容。要求是:历史情景剧中有一定对话或动作构成的情节,有一个以上的活动场面,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所以,在选择编演情景剧内容时要选择故事性较强的片断。最后,要巧设问题,利用情景剧引导课堂教学。表演结束后,利用提问设计进行引导或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剧情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才有利实现学生对历史理解的升华。在情景内容的创设中必须要考虑情景要与问题有机结合,“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只有在思考中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历史教学的最终归宿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角色表演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那种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或者师生间填空式的问答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问时,要有意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提问中,要注意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而不是提第一个问题就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要适时调整策略、灵活运用情景剧。历史情景剧一般的运用方式是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背熟台词,准备道具和服饰。但课堂情景短剧只是创设历史情景的一种方法,当条件不具备时,如在异地教学,或在常态教学中,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排练的情况下,应灵活调整策略,选用更简便易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2.“历史情景剧”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历史情景剧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
第二,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在重大实践中的活动和精彩对话,再现了历史场景,加深了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任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