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从世界工业革命发展看,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薄弱,落后于欧洲国家,特别是在汽车的研发与创新方面还需要一个艰苦历程奋进提升,逐步缩短核心技术差距。同时,汲取他国的技术与经验,不断总结,结合国情,科学转化,才能自强于世。根据我国当前汽车制造业现状分为东西两大产区。从未来技术研发趋势和汽车制造技术看,要清楚认知汽车工业在我国工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作用导向。

纵观汽车工业在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作用及影响暂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19—1948年,以两次汽车制造厂的出现为代表:第一次是沈阳民生工厂(原迫击炮厂)引进美国技术,1931年5月生产出一台民生牌载货汽车;第二次是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于1936年成立[1],引进德国奔驰技术,组装了2000辆载货汽车即仿制了60辆日式三轮车。这个阶段都受战争的严重影响,分别以失败而告终。第二个阶段为1949—1978年,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代表,这个阶段揭开了我国汽车制造史的新篇章[1],有些方面也存在闭关自守现象。第三个阶段为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为振兴汽车工业创造了新机会,进口品牌较多,如大众、奥迪、本田、雪铁龙、奔驰等,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在这个阶段,发展平台得到延展,资源整合密集,技术进步稳定、较快,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达到历史巅峰。